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介入时间对国产期全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凋亡细胞、巢蛋白(Nesfin)表达的影响.[方法]于SD雌性大鼠妊娠21 d时,颈椎脱臼法处死,用止血钳夹闭双侧子宫角血管5min,剖宫产取出的幼鼠经行为学及脑组织切片确认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模型组不针刺;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针刺4组分别于出生后第3、5、7、14天开始针刺,连续7d;正常组自然分娩,不造模不针刺;假手术组为孕鼠被处死后,不钳夹子宫动脉而剖宫取出幼鼠.各组大鼠均于出生后21 d断头取脑组织,检测大脑皮质中凋亡细胞及Nesfin的表达.[结果](1)各针刺组凋亡细胞的表达均有减少;针刺1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针刺组的Nestin表达均有所增加,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抗缺氧缺血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大脑神经细胞凋亡、增加脑组织中Nestin的表达来实现,出生后第5天开始针刺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