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COX-2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分别为71.95%和64.63%,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均明显增高(均P〈0.001);COX-2和Ki67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显示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O.05)。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均增高,两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可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和Ki.67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在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COX.2:71.95%(59/82)比8.54%(7/82),z。=68.56,P〈0.001;Ki-67:64.63%(53/82)比13.42%(11/82)。X2=45.20,P〈0.001]。②COX.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cox.2:rs=O.349,P〈0.05;Ki.67:rs=0.305,P〈0.05)、淋巴结转移(cOx-2:rs=0.336,P〈0.05;Ki-67:rs=0.419,P〈0.01)、脉管侵犯(cOx-2:rs=0.235,P〈0.05 ki-67:rs=0.461,P〈0.01)及组织学分级(cox-2:rs=0.434,P〈0.01;Ki-67:rs=0.378,P〈0.05)均呈正相关;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rs=0.365,P〈0.01),而COX.2蛋白阳性表达与此无关(rs=0.135,P〉0.05);COX-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皆与患者是否绝经无关(cox-2:rs=O.172,P〉0.05;Ki.67:rs=0.163,P〉0.05)。③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幻.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s=0.475,P〈0.01)。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均增高,两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可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COX-2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它可由局部或全身炎症、肿瘤等多种因素引起,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别,影像学也难以确定,病理检验是确诊的好办法,但由于要求手术取材,且检查时间长,很不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以及新辅助化疗前后测定ER、PR的必要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对231例Ⅱ~Ⅲ期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CMF、CAF或CTF、AT等不同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在化疗前后分别进行ER和PR的检测,以了解新辅助化疗前后ER和PR的变化。结果ER新辅助化疗前阳性表达率为44.39%,新辅助化疗后的阳性表达率为63.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4,P〈0.05)。PR新辅助化疗前阳性表达率为60.99%,新辅助化疗后的阳性表达率为60.0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26,P〉0.05)。结论由于新辅助化疗对部分ER、PR的表达有影响,且与化疗疗效有关,所以必须在对所有实施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前后ER、PR的测定,为以后的综合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认为TA方案优于CAF或CTF方案,CAF或CTF方案又优于CMF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近5年来86例复发、转移乳腺癌切除转移病灶、转移灶旁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生长抑素受体测定,将上述三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同时与该86例患者第一次术后的生长抑素受体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复发转移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率分别为25.58%-51.16%、2.33%-4.65%和0%;86例复发转移的癌组织与首次发病时的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率分别为38.37%和70.93%;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后癌组织中的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率明显低于首次发病时的表达率,此类患者病期晚、预后差,对于这类患者在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前应力争获取癌组织,以便选择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0岁以上绝经后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行内分泌治疗对ER、PR、C—erbB-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本组36例每日口服三苯氧胺两次,一次10mg,疗程60~90d。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后均行ER、PR、C—erbB-2测定。结果36例ER、PR阴性表达率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分别为16.78%、11.11%;治疗后分别为50%、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后表达率分别为13.89%、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三苯氧胺可下调ER、PR的表达,抑制肿瘤生长,使部分病例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3岁,因右下腹隐痛1个月余入院。术中见阑尾增粗肿胀,灰红色。标本采用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所用抗体均为Dako公司产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胃间质瘤患者的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好发部位、电子胃镜及超声胃镜表现、生物学危险程度及组织学特点.结果 31例胃间质瘤患者均为术后病例,术前完善电子胃镜、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胃间质瘤诊断,术后免疫组化检查CD117^+,31例(100%)、CD34^+ 28例(90.3%).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相、有无破裂确定肿瘤生物侵袭危险程度:极低度侵袭危险性6例(19.4%),低度侵袭危险性11例(35.5%),中度侵袭危险性10例(32.3%),高度侵袭危险性4例(13%).结论 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电子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生物学特性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在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就诊的CSCC患者40例、CIN患者40例、宫颈炎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均保存良好的石蜡标本。KIF20A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比较3组KIF20A蛋白阳性表达率;Kaplan-Meier法分析KIF20A表达与CSCC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宫颈炎、CIN、CSCC组织中KIF20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42.50%、70.00%,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1/3层、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为ⅡB+Ⅲ期的CSCC患者KIF20A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深度<1/3层、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为Ⅰ+ⅡA期的CS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KIF20A阴性表达的CSCC患者5年生存率为67.86%(19/28),高于KIF20A阳性表达患者[58.33%(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