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按穿刺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采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术后3 h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桡动脉内径。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压迫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h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侧、右侧桡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侧、右侧远端桡动脉内径与传统桡动脉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455、0.470,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有效,与传统桡动脉穿刺相比,可缩短压迫止血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56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68枚,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姬会霞  管建  江卫萍 《现代保健》2010,(16):124-125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56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68枚,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心可舒胶囊联合桂哌齐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2018年8月平顶山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9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8 mL加入500 mL生理盐水,滴速100 mL/h,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心可舒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和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ST段下移幅度、心功能指标、血小板和血流变指标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和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2%和75.4%,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8%和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ST段下移幅度均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及心搏出量(SV)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max)和血浆黏度(PV)值均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小板和血流变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DA、CRP水平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NO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患者MDA、NO和CRP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可舒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心功能及微循环,拮抗体内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