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明显增加 ,同时随着检测血β -hcG的敏感性增高、超声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师的重视 ,大多数异位妊娠能早期作出诊断 ,为药物保守治疗创造条件。为寻找一种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我院分别用 3种药物 :米非司酮 (Ru4 86)、氨甲喋呤 (MTX)、MTX加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共 89例作一比较 ,报道如下。临 床 资 料1 用药对象及分组 自 1 998年 6月至 1 999年1 2月我院妇科收治异位妊娠中符合药物保守治疗 89例。其诊断根据病史、妇科检查、B超及血β-hcG检测 (正常值 <2 .9IU L)。药物保守治疗条件 :①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淋病奈瑟菌(Ng)、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与输卵管妊娠(TP)发生的关系.方法:6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组,60例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的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组.68例TP患者再分为初次TP组(52例)和再次TP组(≥2次,16例),采集宫颈分泌物分别采用培养法检测Ng、Uu和乳胶法检测Ct.结果:①研究组Ng、Uu及Ct阳性率分别为20.6%、38.2%和5.9%,明显高于高于对照组的5%、10%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042、13.816、6.395,P值<0.05).②再次TP组Ng及Uu阳性率分别为37.5%和75.0%,明显高于高于初次TP组的15.4%和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0.133和21.447,P值<0.05).结论:女性下生殖道Ct和Uu感染与TP发生关系密切,但还不能认为Ct和Uu感染是TP的直接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熊去氧胆酸治疗ICP的效果.[方法]62例IC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观察组(33例),观察组采用常规两药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另入选4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孕妇肝功能、血脂变化.[结果]①ICP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均高于正常孕妇(P<0.05);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均与总胆红素水平存在线性相关(P<0.05),而与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汁酸无关(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血脂均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显著降低,但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患者血脂水平升高,且与总胆红素水平线性相关,可以作为评估ICP严重程度的指标.熊去氧胆酸能改善ICP患者肝功能,降低总胆红素、胆汁酸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院采用三种药物方案 ,治疗异位妊娠 89例 ,并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 998年 6月~ 1 999年 1 2月经住院确诊异位妊娠并符合药物保守条件的共 89例。药物保守治疗条件 :1一般情况好 ,生命体征稳定 ,无活动性内出血。2 B超检查包块直径必须≤ 5cm。3血 β-hc G<2 0 0 0 0 mu/ ml。4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自愿要求保守治疗。5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 ,白细胞计数 >4× 1 0 9/ L。6治疗前将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及保守失败需开腹手术等后果告知病人和家属签字同意后进行治疗。随机设 A组 2 8例 ,B组 2 9例 ,C组 32例…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2月至1999年2月,我院妇产科对188例腹部切口用吸收性合成缝合线皮内连续褥式缝合,与同期随机抽取190例丝线间断缝合作比较,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2月至1999年2月,我院妇产科对188例腹部切口用吸收性合成缝合线皮内连续褥式缝合,与同期随机抽取190例丝线间断缝合作比较,效果满意,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0-49岁,平均29岁,妇科手术20例,其中子宫切除3例,附件切除17例。剖宫产168例。择期52例,急诊136例,纵切口60例,横切口128例。年龄、胖瘦、营养等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二、手术方法常规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皮下脂肪如有出血点均应结扎止血,间断全层缝合皮下脂肪,缝合时不留死腔,进针点及出针点均…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我院近二年对羊水过少167例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8年1月至1999年10月我院共分娩3274例,其中羊水过少167例(占5.1%)。年龄22~37岁,平均25岁。初产妇142例,经产妇25例。随机抽取同期羊水量正常170例作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25.5岁。初产妇142例,经产妇28例。两组年龄孕次孕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诊断方法以B超显示最大羊水池的最大径线为诊断,即AFD≤2cm为羊水过少;≤1cm为羊水极少。并结合临床检查,如触子宫时宫内胎体“实感”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