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仰卧位推拿间歇拔伸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的牵引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别及颈曲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选择颈型颈椎病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采用仰卧位推拿间歇拔伸法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的坐位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79·5%,对照组治愈率43·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推拿间歇拔伸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仰卧位双向交替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将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5 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37.9±12.5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肥大性脊椎炎的疗效。方法:将118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电针配合推拿组、电针组、推拿组,并进行比较。结果:电针结合推拿组和电针组、推拿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肥大性脊椎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纳入试验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留针4h)和对照组(留针30min)各30例,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改良ADL积分量表(ADL-R)评定,结果 2组对血管性痴呆症状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头穴留针4h效果优于留针30min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对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试验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留针4h)和对照组(留针30min),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改良的ADL积分量表(ADL-R)评定.[结果]两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VD患者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头穴久留针效果优于留针30min治疗。  相似文献   
6.
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酵中药膏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发酵中药膏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2组各项评分除支撑外,其余各项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相比较,在改善疼痛项评分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在改善跛行、交锁、膝软、肿胀、爬楼梯和下蹲项评分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Lysholm总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治疗后Lysholm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78.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发酵温灸贴治疗KO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KOA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与常规针刺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镇痛疗效。方法将14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镇痛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VAS计分及VAS加权值。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VAS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计分及治疗前后VAS计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止痛效果佳,镇痛疗效优于口服镇痛药。  相似文献   
8.
耳鸣为无外界声源刺激,而耳内主观上有声音感觉者称之,是累及听觉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或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目前机制不清。笔者采用头针配合耳三针治疗该病43例,获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1例脑梗死后肌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及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单纯给予运动疗法,电针治疗每次30 min,运动疗法每次60 min,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肢体肌张力、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以治疗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肌痉挛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肢异常增高肌张力、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恢复。  相似文献   
10.
电针头穴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纳入试验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治疗组,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两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均有改善(分别P<0.05和P<0.01),但从改善程度上发现头电针配合尼莫地平治疗VD患者在认知功能的改善上有优于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治疗的趋势;在对各亚项进行了评分和分析时,发现治疗组对"定向力"、"计算力"的改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记忆力"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语言能力的改善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头电针配合使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尤其在改善VD患者定向力和计算力方面头电针发挥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