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浓度检测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脓毒症患者共83例,根据28 d死亡结局分为存活组(n=63)和死亡组(n=20),比较2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入院24 h APACHEⅡ评分最高值、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乳酸(lactate,Lac)浓度、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和sTREM-1浓度等方面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疾病的预后判断及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疾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最高值和血清sTREM-1浓度上要高于存活组(P<0.05),而在血清PCT、全血CRP和Lac浓度上2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sTREM-1浓度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和血清sTREM-1浓度是重症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血清sTREM-1浓度有望成为预测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也可能是重症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免疫状态的影响,分析其在免疫调理中的合理性.方法 46例脓毒症、18例MODS患者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SSC经典治疗,治疗组则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疗法,进入程序时及治疗结束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6、IL-10含量.结果 脓毒症治疗组IL-6、IL-10明显下降,与脓毒症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将仅给予SSC经典治疗的对照组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其中存活亚组IL-6、IL-10在后期均下降,与死亡亚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MODS治疗及对照组治疗前后IL-6、IL-1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能够均衡下降脓毒症炎症/抗炎介质的水平,调整脓毒症免疫状态,但对MODS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拔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因AECOPD在本院急危重病救治中心接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并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自主呼吸试验(SBT)协助撤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拔管方式不同分为纤支镜辅助拔管组60例(观察组)和常规拔管组7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及与拔管操作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撤机成功率88%与对照组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3%(11/60)与对照组28.2%(22/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支镜辅助拔管可以提高AECOPD患者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4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LPS组,和厚朴酚低、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应用LPS诱导小鼠ALI模型。和厚朴酚腹腔注射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浓度、小鼠肺泡通透性、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采用试剂盒分析各组小鼠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含量(PCC)、活性氧(ROS)、谷胱甘肽(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LPS组小鼠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浓度、MPO活性、伊文思蓝(EB)含量增加(P0.05),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经和厚朴酚干预后,小鼠BALF中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浓度、MPO活性、EB含量及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下降,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和厚朴酚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LPS诱导的ALI。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D200在重症中暑大鼠中的表达与变化规律,及其与炎症因子分泌的关系,初步探讨CD200参与重症中暑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重症中暑组(HS,n=24)。重症中暑组置于人工气候舱内,温度(40±2)℃,湿度(65±5)%,热打击制备经典中暑模型,对照组置于(22.0±1)℃室温下。分别于造模后0、6、12 h时点采血并处死大鼠,抽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CD200 m RNA表达。结果重症中暑组各时点CD200m 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热打击后CD200 m RNA表达逐渐降低,且呈时间依赖性递减(P0.05);重症中暑组血清中HMGB1、TNF-α、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热打击后HMGB1、TNF-α、IL-6分泌逐渐上调,且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CD200 m RNA表达降低与HMGB1(r=-0.635,P0.05),TNF-α(r=-0.701,P0.05),IL-6(r=-0.786,P0.05)浓度升高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重症中暑时,CD200表达减少并随着时间进一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HMGB1、TNF-α和IL-6分泌增多并随时间逐渐升高,CD200表达减少与HMGB1、TNF-α和IL-6分泌增多呈负相关。CD200的表达异常可能是重症中暑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重症中暑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热应激对照(HSS)组、热应激对照肠系膜淋巴管结扎(HSS-LDL)组、重症中暑(SHS)组和重症中暑肠系膜淋巴管结扎(SHS-LDL)组.制备重症中暑大鼠模型,重症中暑发生时采集外周血行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相关指标的检测,同时对肺脏和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S组、HSS-LDL组大鼠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SHS组大鼠PT和APTT均明显延长(P<0.05),血小板(PLT)计数明显下降(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SHS-LDL组大鼠所有凝血指标呈现部分恢复趋势(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提示SHS组大鼠肺脏和肾脏呈现严重出血、淤血等病理损害,肠系膜淋巴管结扎部分缓解了脏器组织的出血性病理损害.结论 肠淋巴途径的肠源性毒性物质可能是造成重症中暑全身和脏器凝血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部分缓解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创伤患者早期添加肠外营养(PN)后蛋白质和能量摄入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将195例创伤患者按伤后7d内是否添加PN分为对照组(105例)和混合营养组(90例).比较两组的营养支持时间、14d内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伤情程度一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混合营养组开始营养支持的时间(h)较早(40.0±21.0比55.1±23.5,P<0.01),肠内营养(EN)开始时间(h)延迟(75.2±54.5比55.1±23.5,P<0.01),48 h内EN比例低[14.4%(13/90)比43.8%(46/105),P<0.01],恢复口服饮食的时间(d)无统计学差异(10.8±3.7比11.4±3.6,P>0.05).混合营养组在治疗3、7、t4d摄人的能量(kJ)均优于对照组(3d:3981.6±2209.3比2683.2±1414.9,7 d:5477.5±2008.4比3619.1 ± 1429.9,14 d:6250.2±2533.2比5199.9±1972.7,P<0.05或P<0.01);两组蛋白质的摄入量(g)均较低,混合营养组治疗3d明显低于对照组(20.6±18.4比26.5± 13.8 P<0.05).与对照组比较,混合营养组住院时间(d)明显延长(73.9±62.5比50.9±33.3,P<0.01),而病死率[4.4%(4/90)比3.8%(4/t05)]、感染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8.9%(8/90)比3.8%(4/105),5.6%(5/90)比7.6%(8/105)]、机械通气时间(d:8.3±4.6比7.3±4.7)、ICU停留时间(d:17.6±13.2比14.2±11.3)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虽然创伤患者早期加用PN能增加能量摄入,但不规范的PN不能改变创伤患者的预后,并可增加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5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伤后第28天或出院时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4~5分)与预后差组(GOS1~3分),比较两组患者合并伤类型的差异性,对可能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胸部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及胸部损伤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及胸部损伤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能量消耗,分析累积能量平衡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使用间接能量测定仪监测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能量改变,记录每日摄入热量,计算能量平衡,比较营养生化指标变化;用logistic回归分析累积能量平衡影响预后的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实际摄入能量平均为(6787±1848)kJ/d,能量负平衡平均为(913±285) kJ/d.前3d能量负平衡最严重,实际摄入能量值明显低于目标能量值(kJ:2859±1370比6027±899,P<0.01),随时间延长,实际摄入能量值逐渐上升,前14 d是发生能量负平衡的主要时期.与入院3d比较,患者7d时血浆白蛋白(g/L)下降最为明显(29.5±5.0比35.9±3.8,P<0.01),随后逐渐升高,至28 d(34.1±2.8)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入院3d前白蛋白(mg/L:122.5±23.3)明显低于正常水平,7d时(214.3±38.6)即明显升高(P<0.01),并维持至28 d(257.7±25.2);入院3dC-反应蛋白(mg/L:139.5±54.4)明显高于正常水平,7d时(108.4±42.2)即明显下降(P<0.01),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积能量负平衡与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相关[感染的优势比(OR值)2.130,95%可信区间(95%CI)为(1.540,29.661),P=0.023;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0.083,95%CI(0.013,0.542),P=0.009].结论 累积能量负平衡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相关;使用间接能量测定仪监测能量变化,及早补充足够的能量,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免疫抑制状态的监测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6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当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通过相关分析比较两者评价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36例脓毒症患者入ICU时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30%者占16.67%(6/36例),APACHEⅡ评分为(24.17±4.45)分,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212,P=0.687;所有患者均死亡.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40%者占27.78%(10/36例),APACHEⅡ评分为(23.50±4.30)分,两者之间r=-0.251,P=0.484;病死率为80%(8/10例).结论 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30%是免疫抑制的判断指标,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可能优于APACHEⅡ评分.脓毒症发病早期存在原发性免疫抑制,提示经典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假说可能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