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实验在15只家兔上进行。以玻璃微电极记录尾核头部(DHCN)痛相关单位,刺激扣带回,观察痛相关单位电活动的变化。在70只DHCN痛相关单位中,有44个对刺激扣带回表现兴奋反应(62.9%),17个呈抑制反应(24.3%),9个变化不明显(12.8%)。进一步观察了52只痛相关单位,在刺激扣带回后再施伤害刺激,43个原痛兴奋单位中15个转为抑制(34.9%),16个进一步兴奋(37.2%)12个无变化(27.9%);原9个痛抑制单位,8个转为兴奋,1个变化不明显。提示,扣带回可通过其下行活动,调制伤害性冲动在尾核水平上的传递。  相似文献   
2.
3.
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机能的实验性研究,在1935年已经开始。Jacobsen首先观察到广泛切除动物的侧前额叶皮层,引起持久性的行为障碍。以后实验确定前额叶皮层主沟(Prncipal Sulcus)周围的中三分之一,是完成空间延缓反应(Spatial delayed response)中枢部位(Butte等1969)。久保田竟等1971记录了在延缓反应中该部位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动物在执行延缓反应的任务时,前额叶皮层神经元放电发生改变。以后又有人报导,给猴建立操作式条件反射,同时记录前额叶皮层的自发放电,实验证明该部位与动物的暂时记忆、注意以及学习等心理活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