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琳  段德卿 《江西医药》1997,32(6):322-323
报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对中叶病变病因诊断50例,结果表明:非特异性炎症27例,各型肺癌19例,结核4例。其中经纤支镜检查确诊48例,2例疑诊者行开胸探查确诊。说明纤支镜检查是中叶病变病因诊断的主要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肺导纳图对肺气肿和肺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导纳图是近年出现的新技术。本文报道肺导纳图与肺阻抗图对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表明:肺导纳图法能同肺阻抗图法一样,对慢性肺心病和肺气肿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并较肺阻抗图法有着明显的优点;对于胸部基础阻抗 z_0异常的病人,用肺导纳图法测量肺血流比用肺阻抗图法测量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5.
6.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外周肿块诊断的运用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72例肺外周肿块进行活检,确诊为良性疾病37例,恶性疾病31例,诊断符合率为94.4%。在工作中发现穿刺部位和进针深度是提高诊断敏感性的关键;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在针吸活检中相互补充,两同时进行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正> 右肺中叶由于有其特殊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因而容易发生膨胀不全,故称为中叶综合征。为了明确中叶病变病因,提高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从1983年到1992年2月在纤维支气管镜下(下称纤支镜),观察到局限于中叶病变,并经病理学证实的病例72例,其病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临床最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但疗效均不理想。本就激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1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耐药的主动外排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主动外排机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特性及对策。方法 将金葡菌标准株ATCC2 5 92 3及对喹诺酮类敏感的临床株接种于含 4×最低抑菌浓度 (MIC)氧氟沙星的Muller Hinuton(MH)琼脂平板上 (含或不含 2 0 μg/ml的利血平 ) ,观察利血平对诱导耐药株出现的抑制作用 ,并测定诱导耐药株对溴乙啶、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MIC(含或不含 2 0 μg/ml的利血平 ) ,观察利血平对诱导耐药株MIC的影响 ,并使用溴乙啶与金葡菌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后的荧光增强特性 ,观察其在菌体内的积聚 ,用利血平抑制试验法测定临床上耐喹诺酮类金葡菌中主动外排机制的流行性。结果 通过利血平对菌体内溴乙啶的影响 ,显示耐二代喹诺酮的金葡菌存在主动外排机制 ,利血平可降低喹诺酮类药对金葡菌 5 0 %的诱导耐药率 ,降低诱导耐药株的MIC ,减少菌体对溴乙啶的外排。结论 主动外排是金葡菌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重要机制之一 ,利血平可抑制其主动外排作用 ,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协同作用 ,为临床提供了克服金葡菌耐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