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免疫调节参与病程始末及因免疫紊乱所致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是难以争辩的事实[1].Toll样受体4(TLR4)作为一种重要的脂多糖(LPS)跨膜信号转导受体[2-3],参与内毒素诱发的炎性反应过程,在感染所致炎性反应信号转导中作用重要,作为被最早发现且研究最多的TLR亚型之一[4],其信号传导通路也最明确.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独特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型,常态下其上有少量TLR4表达[5];感染状态下,Treg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在机体对抗病原体时T细胞的反应平衡.本实验旨在探讨SAP肝损伤中大鼠肝脏TLR4和Treg可能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并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为SAP所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毒素干预离体大鼠淋巴细胞后TLR4 mRNA、NF-κB mRNA的表达及IL-6分泌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培养至对数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加入不等量内毒素,调整浓度为低浓度组(10 ng/ml)、高浓度组(100 ng/ml),培养3、6、12 h。RT-PCR技术检测TLR4及NF-κB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技术测定IL-6的分泌量。结果干预3 h后,低浓度组:TLR4及NF-κB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L-6的分泌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TLR4 mRNA的表达及IL-6的分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12 h后,低、高浓度组:TLR4及NF-κB的mRNA表达与IL-6的分泌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TLR4及NF-κB的mRNA表达水平及IL-6的分泌量随时间延长增加。结论内毒素能刺激大鼠淋巴细胞高表达TLR4、NF-κB及分泌包括IL-6在内的各种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促进SIRS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和Foxp3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中的作用及连翘对其表达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SAP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分连翘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PDTC)。牛磺胆酸钠溶液在胰胆管远端注射造模,SO和SAP组于术后3、6、12 h,干预组于术后12 h处死大鼠,分别留取标本。测各组血淀粉酶(AMY)、ALT及TNFα水平,鲎试剂法测血浆内毒素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外周血Treg百分数,对胰腺及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评分,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NF-κBmRNA和Foxp3mRNA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SO组比较,SAP组中各项指标均随时间升高,于12 h达高峰。与SAP12 h组相比,干预组(大鼠死亡率为0)肝脏组织中的NF-κBmRNA和Foxp3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Treg呈正相关(r=0.738,P〈0.01)。随连翘剂量增加,AMY、ALT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肝脏和胰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F-κB的激活参与SAP肝损伤的发生,连翘能显著降低NF-κB的活性及肝脏组织中NF-κBmRNA和Foxp3mRNA的表达,减轻SAP肝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内毒素可以激活机体多种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使得炎症反应失控,导致全身反应炎症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淋巴细胞是机体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其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近些年研究表明,淋巴细胞在内毒素引发的SIRS的发生及发展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内毒素(LPS)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影响及连翘(forsythia suspensa,FS)干预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分为对照组、LPS(10ng/ml)组、LPS(10ng/ml)+多黏菌素B组(10ng/ml)、LPS(10ng/ml)+连翘(12.5、25、50mg/ml)组,分别于3、6、12h收集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Foxp3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TNF—a、IL-10分泌水平。结果脾脏淋巴细胞中CD4+CD25+Treg的百分比和Foxp3mRNA的表达在12h较3、6h明显升高(P〈0.01);TNF—a、IL-10的分泌随时间点的延长均显著升高(P〈0.01);随连翘剂量增加,TNF-a、IL-10分泌水平,Foxp3mRNA表达和CD4+CD25+Treg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内毒素参与并诱导了CD4+CD25+Treg在淋巴细胞中的变化,其随内毒素作用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连翘能显著降低CD4+CD25+Treg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失衡)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失调直接或间接诱发了一系列改变,从而影响和促进了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草药一直被视为一种天然制剂,应用在医学治疗上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并且当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一种抗癌辅助治疗的新发展方向。中草药由于是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结构和药理作用,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动物模型中被发现具有改善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和减轻炎症等作用。本文综述了中草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策略来防治结直肠肿瘤,从一种新的方向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连翘对内毒素(ET)作用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NF-κB)、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的影响,探讨其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 无菌操作分离大鼠脾脏,制备脾脏淋巴细胞并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分为对照组(Control)、ET组、连翘高、中、低剂量组[连翘水煎液(AFS)1+ET、AFS2+ ET、AFS3+ ET]及多黏菌素B组(Ploy B+ET);AFS1+ ET、AFS2+ ET、AFS3+ ET组及Ploy B+ET组分别加入AFS 50.0、25.0、12.5 g/L及多黏菌素B 10 mg/L培养0.5h后,再分别加入10 μg/L ET培养12h;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TLR.及NF-κB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ET组TLR4、NF-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38 ±0.05比0.47±0.01;2.37±0.09比0.68±0.09,P<0.01),IL-6及IL-10分泌水平明显增高[(65.96±0.26)ng/L比(16.59±0.23) ng/L; (21.01 ±0.16) ng/L比(9.17±0.14)ng/L,P<0.01];AFS1+ ET、AFS2+ ET、AFS3+ ET组均能显著减轻上述变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AFS1+ ET组与Ploy B+E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7±0.03比0.74±0.02;1.22±0.12比1.35±0.10; (21.54 ±0.47) ng/L比(22.20士0.40)ng/L;(11.37 ±0.21) ng/L比(11.85±0.20) ng/L,P>0.05].结论 连翘预处理能降低ET作用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TLR4、NF-κB的表达及IL-6、IL-10的分泌,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胆囊癌是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其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其早期缺乏特异临床表现,而且胆囊癌患者的死亡率较高、预后差。近年来,人们对分子医学越来越重视,积极致力于从基因水平寻找一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改善预后的有效途径。肿瘤的出现及其发展,凋亡调控失衡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在抑制凋亡抑制基因C-myc和Bcl-2在胆囊癌的异常表达及其在胆囊癌中的意义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