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视眼的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视眼的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近视的成因。方法:将204例(348只眼)近视患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62眼(屈光度<-3.0D);中度近视组159眼(屈光度-3.0D~-6.0D);高度近视组127眼(屈光度>-6.0D)。测量患者眼的屈光度、角膜屈光力及眼轴,与近视程度、角膜屈光力、眼轴的关系。结果:在低度近视组,62只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屈光度与角膜水平径、垂直径屈光力呈正相关(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在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屈光度与眼轴长呈正相关(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且随近视度数的增加,与眼轴长的相关系数呈递增趋势,而中、高度组患者眼屈光度与角膜水平径及垂直径屈光力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中,低度近视眼患者受角膜屈光力的影响相对较大,而眼轴的作用甚微;在中、高度近视眼患者中,眼轴长是影响近视程度的主要因素,而角膜屈光力几乎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角膜缘后巩膜隧道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白内障治疗效果的影响,将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病例分成二组,大切口组23眼;小切口组42眼,并分别观察术后的情况。结果小切口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角巩膜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明显优于大切口组,术后散光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切口组。提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可减少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及其它并发症,能早期有效提高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眼内压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对29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和球结膜转位移植术,并术中用0.025%MMC浸泡胬肉切除后巩膜裸露区3分钟,术后应用0.01%MMC点眼,每日3次,共一周,将其与另26只眼患者术中不用MMC的眼压进行监测及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且两组间眼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025%MMC局部应用对眼内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76只眼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观察组31例38只眼和西医对照组30例38只眼。观察组根据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消炎痛,各15天,两组病例均用泰利必妥眼液、双氯芬酸钠眼液、1%阿托品眼液,泰利必妥眼膏点眼。结果:中西医结合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起效时间均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具有疗效高、起效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伴有高度近视开角型青光眼的视乳头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例(38只眼)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A组)与随机抽取的20例(36只眼)巾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资料(B组)及20例(40只眼)低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资料(C组)进行对照,比较初次就诊时3组患者间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最高眼压值及矫正视力等指标的差异;观察3组患者的眼底照片并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结果A组患者中、重度视野缺损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比例明显高于B、C组,矫正视力低于B、C组;高度近视患者视乳头、视网膜的特异性变化及视乳头周围的特征性改变等,干扰了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进行散瞳检查或眼底照相是诊断早期青光眼的重要手段及方法。结论在合并高度近视的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检查及诊断时,应注意上述有关眼底变化,正确认识高度近视本身及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时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诊断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氪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观察分析120例(120眼)经荧光眼底造影(FFA)确诊为BRVO的患者(其中缺血型79例,非缺血型41例)的光凝治疗效果。结果 12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中明显有效101例(84.1%),13例(10.8%)视力保持不变,6例(5.1%)视力下降。视力不变和视力下降均为缺血型病例,非缺血型54例视力均得到了提高。治愈病程:57例病程小于3个月,40例病程在4~6个月,23例病程大于6个月。结论 氪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使视力保持或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静态视野黄斑光阈值改变,探讨测定黄斑光阈值与青光眼早期视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Dicon全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分别对89例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青光眼45例,中晚期青光眼44例)和正常人40名黄斑光阈值进行测定。结果 早期青光眼患者黄斑光阈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晚期患者高于早期患者,3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定黄斑光阈值对于青光眼早期视功能损害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全阈值静态视野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Dicon TKS-5000型自动视野分析仪检查高度近视65例(130眼)的全阈值静态视野,并观察其后极部眼底改变。结果:视野异常115眼(88.5%),其中生理盲点扩大86眼(66.2%),出现黄斑中心相对暗点75眼(57.7%),弥漫性损害39眼(30.0%)。发现黄斑中心相对暗点75眼中仅有51眼在眼底镜下发现黄斑部病变(χ2=22.042,P<0.01)。结论:高度近视眼的视野改变与患者的屈光度及后极部眼底病变有关。视野改变的形态,程度与眼底后极部改变的形态不完全对应。高度近视患者视野改变早于眼底镜下眼底改变,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睫状体脱离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检测50例患者(视网膜脱离25例,视网膜脱离术后20例,顿挫伤5例)睫状体脱离的情况。临床检查与UBM及B超结果进行x0检验。眼内压与睫状体脱离宽度行回归分析。结果:50例中UBM发现睫状体脱离35例,其中B超阳性发现8例、临床诊断6例。统计学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UBM发现睫状体脱离可分为三种:裂隙状、条带状和楔状,相应睫状体脱离程度递增,且B超与临床检出率亦逐渐提高。眼内压与睫状体脱离宽度呈负相关(r==0.43,P〈9.05)。一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眼中发现前部玻璃体增殖,牵引睫状体脱离,另一例外伤眼发现下方睫状体截离。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检测手段,对睫状体脱离的程度、范围及病因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及tPA抑制剂(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的表达,并评价VEGF表达与tPA、PA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来自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的PDR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tPA、PAI的含量。结果 PDR组血浆中VEGF(63.12±16.25)pgmL-1、PAI(10.27±7.62)ngmL-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14.39±10.48)pgmL-1、(0.28±0.11)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PDR组血浆中tPA(19.91±9.90)ngmL-1与对照组(12.00±2.61)ngm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房水中VEGF(291.21±45.04)pgmL-1、tPA(5.38±240)ngmL-1、PAI(0.53±0.31)ngmL-1均高于对照组(30.60±11.70)pgmL-1、(3.87±1.32)ngmL-1、(0.16±0.09)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玻璃体中VEGF(527.62±79.00)pgmL-1、tPA(10.41±6.33)ngmL-1、PAI(7.72±2.32)ngmL-1的表达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7.58±8.31)pgmL-1、(3.68±2.48)ngmL-1、(0.27±013)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匀P<0.05)。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三者比较,VEGF表达:玻璃体>房水>血浆;tPA表达:血浆>玻璃体>房水;PAI表达:血浆、玻璃体均高于房水,但血浆和玻璃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科新进展 2014年7月 第34卷 第7期PDR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的表达与tPA及PAI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VEGF、tPA、PAI可能参与了P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VEGF与t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