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早期介入丹佛康复训练模式(ESDM)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法,以确诊孤独症为研究起点,以治疗6个月为研究终点,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确诊并治疗的孤独症患儿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和颅磁丹佛组(经颅磁刺激联合ESDM治疗),每组46例。对比分析常规康复组和颅磁丹佛组的韦氏儿童认知功能(WISC)评分、儿童孤独症症状(CARS)评分、孤独症行为(ABC)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常规康复组和颅磁丹佛组的WISC和ABC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颅磁丹佛组升幅更大(P?<0.05);治疗后常规康复组和颅磁丹佛组的CA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颅磁丹佛组降幅更大(P?<0.05);颅磁丹佛组治疗有效率(84.78%)优于常规康复组(65.22%)(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联合ESDM能更有效地改善孤独症症状,在小儿孤独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2.
武改  付海申 《中国药师》2014,(7):1181-118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维生素B2联合制霉菌素外敷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60例,观察组外敷阿司匹林、维生素B2及制霉菌素混合物,对照1组外敷制霉菌素,对照2组外敷制霉菌素和阿司匹林混合物,早晚各1次,总疗程4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阿司匹林、维生素B2和制霉菌素联合应用治疗足癣治愈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危儿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单次法与多次法对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方法: 对38例高危新生儿在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12个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和临床诊断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单次法和多次法的预测效度.结果: 多次法对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75.0%,而单次法其阳性预测值为55.3%;多次法对脑性瘫痪的预测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6.9%,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100.0%,而单次法其阳性预测值为31.6%.结论: 多次法对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相似文献   
4.
王亚  武改  辛鑫  杨忠秀  仇爱珍 《安徽医药》2021,25(11):2270-2272
目的 探讨言语疗法配合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对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智力、语言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接诊的全面性发育迟缓病儿70例,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以言语疗法干预,观察组则给予言语疗法+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干预效果,记录治疗前后发育商、口部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5.72%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适应性、语言能、大运动能、精细动作以及个人社交行为等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口部运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言语疗法联合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治疗全面性发育迟缓病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病儿智力发育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病儿言语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蛤蚧定喘丸联合多索茶碱片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饭前或饭后3 h口服多索茶碱片,0.4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蛤蚧定喘丸,6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量(FEV1)、或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率(FEV1%),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NF-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5.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PEF、FEV1、FEV1%比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hs-CRP、EOS、INF-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蛤蚧定喘丸联合多索茶碱片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莹莹  武改  曹琳洁 《中医学报》2021,(5):1042-1046
目的:基于糖尿病并发症探讨紫荆花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喂养高脂高糖饲料4周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1)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一周后测定空腹血糖值,选取血糖值在16.7~21.0 mmol·L-1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35 g·kg-1)、紫荆花总黄酮(高、低剂量)(200 g·kg-1、100 g·kg-1)组,另设空白组,各组大鼠连续给予相应药物灌胃30 d。每2周测定空腹血糖值;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s,GSP)、胰岛素(insulin,INS)、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y,IA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酯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全血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紫荆花总黄酮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值;降低血清GSP、IAA、TC、TG、LDL-C、MDA水平,升高INS、HDL-C、SOD、T-AOC水平;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紫荆花总黄酮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血脂水平紊乱,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值,达到良好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核心稳定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病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给予常规训练干预(以理疗或体疗联合按摩等方法为主)的痉挛型脑瘫病儿 5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收治的给予核心稳定训练的痉挛型脑瘫病儿 58例作为观察组[具体操作有徒手训练和借助辅助器械训练(平衡板、滚筒或弹跳床及 Bobath球训练)等]。对比两组精细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参数。结果观察组干预 3个月后抓握标准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精细动作发育商评分分别为( 5.60±1.65)分、(6.74±1.22)分、(77.70±6.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 4.67±1.43)分、(6.06±1.32)分、(73.42±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 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72.43±13.04)分高于对照组的( 60.35±14.36)分( P<0.05);观察组干预 3个月后步速、步长及步宽分别为( 0.61±0.11)m/s、(19.96±6.08)cm、(16.88±1.40)cm,均高于对照组的( 0.55±0.07)m/s、(16.47±5.23)cm、(14.54±1.32)cm(均 P<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病儿中,可显著提高病儿的精细运动功能与粗大运动功能,并有效改善其步行参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刺激胸腰段脊髓神经根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联合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治疗2个月后调整治疗组18例患儿治疗参数。于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ICF-CY)坐姿保持能力(d4153)评分评定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结果 处理方法与时间对GMFM卧位和翻身(A区)评分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3.999,P交互=0.020);时间对GMFM A区、坐位(B区)和ICF-CY(d4153)评分的影响,主效应均显著(F时间=29.304、6.328、9.257,P时间<0.05);处理方法对GMFM A区、B区和ICF-CY(d4153)评分的影响,主效应均显著(F组间=5.158、17.639、10.670,P组间<0.05)。其中,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GMFM A区、B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CF-CY(d4153)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调整治疗参数的18例患儿治疗3个月后GMFM A区、B区评分均高于治疗2个月后(t配对=10.168、6.230,P<0.001);治疗3个月后ICF-CY(d4153)评分与治疗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配对=1.458,P=0.163)。结论 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以增强其核心肌群稳定性,提升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前2个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