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颅面联合进路是治疗鼻窦、眶内、颅底肿瘤的新术式。鼻腔及鼻窦由于解剖部位与前颅窝极为密切,鼻腔、鼻窦肿瘤常可侵及颅内,所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肿瘤与脑外科、眼科等学科密切相关.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常难以切除肿瘤,且远期效果不佳。我科自1985年至2003年根据肿瘤在颅底病变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手术入路方法治疗患者58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护理实践.充分体会到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鼻出血是鼻腔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症状之一。其发生原因很多,可能是局部的或全身性的,也可能是几种原因同时存在。出血多为单侧,亦可双侧。出血量多少不一。临床可表现为滴血、流血、血流如柱。严重的鼻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  相似文献   
3.
GC-MS法分析姜黄饮片挥发油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制姜黄饮片的质量,分析其挥发油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特征性化学成分。结果10批样品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8-61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均为芳香黄酮、姜黄酮、姜黄新酮、α-姜黄烯、(-)-姜烯、β-倍半水芹烯、β-没药烯、β-丁香烯,1,8-桉叶素。这9种成分共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3.8%-83.5%%。结论用GC-MS法分析姜黄饮片挥发油的特征性化学成分能更准确地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患病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因此,本文就慢性鼻炎的特色营养饮食护理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健康指导,对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患者,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90只8 d龄鸡胚随机分成6组(生理盐水组、贝复济组、盐酸川芎嗪A组、B组、C组、D组),建立CAM模型,将NS、bFGF、4种浓度的川芎嗪分别加在CAM表面的载体上,继续孵育3 d后制备CAM标本,观察血管生成表现,并进行新生血管计数。结果:川芎嗪各浓度组新生血管数增加,与生理盐水组和贝复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具有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川芎嗪促血管生成作用与其浓度有一定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喉癌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癌症患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喉癌是其中之一。喉癌病人95%以上需要手术治疗。由于喉癌病人及家属对喉癌知识了解不够,知晓率低,不能正确认识该疾病,非常情绪化。负面情绪是影响喉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心理因素,同时也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1]。为使该类患者能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咽异感症患者的特异治疗和心理疏导护理。方法:采用特异治疗,即冷冻、微波治疗方法和心理疏导护理治疗368例咽异感症。结果:经过门诊医生明确诊断和特异治疗及心理疏导护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达90%。结论:特异治疗和心理疏导护理是咽异感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血液灌注治疗后的实际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为56例尿毒症患者,就诊时间处于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将所有资料均纳入计算机系统中分组,对照组(共纳入28例,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共纳入28例,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评定下列多项指标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皮肤瘙痒程度、生化指标变化、大分子毒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4%,相较于对照组临床疗效71.4%,明显更高,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β2-MG水平、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好,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SCr、BUN、Ca^(2+)等生化指标予以检测发现,观察组生化指标调节效果优于对照组,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PTH、LEP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干预后,观察组PTH水平与L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大分子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尿毒症治疗过程中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可提高机体毒素排除率,促进疗效提升的同时,炎性因子、生化指标均得到良好改善,减少治疗后皮肤瘙痒情况发生,延长患者生存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