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诊治的6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有42例治愈、18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是98.36%。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单纯鼓室成形术与乳突根治术在中耳乳突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用手术显微镜下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听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常规随访2年中,未见鼓膜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者,术后干耳率93.4%.术前术后气导平均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听力500~2 000 Hz,听力提高15~25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单纯鼓室成形术与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干耳率高,术后听力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颈动脉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 40 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高脂饮食组(B),硅橡胶圈干预联合高脂饮食(C、D组);分别于14,28 d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成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变化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斑块内MMP-9、TIMP-1,VEGF及CD31的表达情况,分别计算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MVD),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C、D组均有斑块及新生血管形成,A、B组无斑块形成;免疫组化显示C组、D组MMP-9/TIMP-1,VEGF及CD31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MP-9/TIMP-1,VEGF与新生血管呈正相关(P<0.01).结论 MMP-9/TIMP-1比值失衡及VEGF表达增强与颈动脉早期斑块内新生微血管形成有关,在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7岁。胸闷,胸痛1个月。在当地医院就诊时拍片发现“左侧胸腔占位性病变”前来我院。入院后经胸片及CT检查诊为纵隔肿瘤。于1992年3月31日在全麻下行前外侧切口剖胸,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前纵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2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年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岁)336例,对照组(≥60岁)226例;调查患者发生手术感染的主要原因,并找出合适的治疗对策。结果: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护理之后,562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68人,占12.09%,老年病患者手术后的感染率较高,1型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2、3型切口患者。结论: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必须要观察无菌手术原则,通过贯彻手术无菌操作,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尽量减少手术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66例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进行分组:肾动脉阻断缺血时间小于等于30min的为观察组,有33例;肾动脉阻断缺血时间大于30min的为对照组,有33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尿酸肌酐升高幅度及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FR),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时,将肾缺血时间控制在小于等于30分钟,对术后肾功能的恢复影响较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樊建华 《免疫学杂志》2011,(11):969-972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oproteinase-2,MMP-2)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A组予普通饲料喂养28 d、B组予高脂饮食28 d、C组予硅橡胶圈干预联合高脂饮食14 d、D组予硅橡胶圈干预联合高脂饮食28 d。利用超声造影检测C组、D组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斑块内MMP-2、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1,CD31)的表达,进行两者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测到C组、D组模型兔颈动脉斑块内有新生血管形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斑块内有阳性表达的MMP-2、CD3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MMP-2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生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5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00例合并有Af的患者从年龄构成、Af的临床类型、病因以及临床表现进行了探讨.结果 急性脑梗死合并有Af患者占17.54%,其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年龄分布于76~85岁者居多,89%为持续性Af,83%的脑梗死患者为颈内动脉系统,临床表现重,死亡率高达13%.结论 Af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应早发现、早诊断,同时早期给予相应的临床干预,能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