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大骨瓣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大骨瓣手术),各25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脑血肿清除程度[自发性脑出血评分(IC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及死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ICH评分及脑脊液TNF-α、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E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4.00%、8.00%(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2.00%,P<0.05)。结论 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大骨瓣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CT定位按微创手术设计切口,解剖外侧裂后经岛叶皮层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手术均在6小时内进行。结果 5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小时,术后24h内头颅CT复查,血肿清除达90%以上者41例,80%~90%的13例,70%~80%的2例,其中1例术后再出血;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2例,死亡率3.57%,存活患者术后6个月时ADL评分:I~Ⅱ级21例(37.50%),Ⅲ级19例(33.93%),IV级11例(19.64%),V级(植物生存)3例(5.35%),恢复良好率(ADL I~Ⅲ级)达71.43%。结论采用超早期经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通过大脑自然沟裂进入血肿腔,使脑组织损伤降至最低,有利于清除血肿,抢救处于缺血半暗带尚有一定功能的脑组织,手术时间短,对内环境干扰小,恢复快,能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改善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8例临床诊断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而CT无异常改变或轻微改变的病例早期行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检查均在72h内完成。结果 MRI显示具有DAI损伤表现的共91例,阳性率77.1%。阳性表现的结果中FLAIR表现阳性率占91.2%,T2表现阳性率占69.2%。结论早期头颅MRI能够为DAI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能为DAI伤情和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大骨瓣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大骨瓣手术),各25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脑血肿清除程度[自发性脑出血评分(IC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及死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ICH评分及脑脊液TNF-α、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E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4.00%、8.00%(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2.00%,P<0.05).绪论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大骨瓣手术.  相似文献   
5.
杨国瑛  王学富  张文彬  樊保华 《安徽医学》2011,32(12):2024-2026
目的 探讨经皮锥颅引流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案、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对采用经皮锥颅引流术(A组,42例)、颅骨钻孔引流术(B组,47例)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C组,50例)进行手术治疗,对不同组别的疗效和复发率等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制颅表定位器能否将颅内病灶靶点,简便、准确地投出经颅表面地方法.方法 用直径0.5~1.0mm细铜丝制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固定在特定颅表面上,经CT扫描后,根据CT片上显示标记点,通过简单测量,可以确定颅内病灶在颅表上的投影范围,在此范围内设计切口,可将器械安全地送达到颅内病灶靶点,从而对病灶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 我科从1996年1月~2007年1月用该方法治疗了高血压脑出血96例,精确的定位,结果非常满意.结论 该定位器能准确定位,操作方便,无损伤,符合微创原则,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我院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不同时间段手术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适合血肿量在30~50ml左右的患者.发病在24小时内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手术的患者(尤其是6小时以内)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发病后24~48小时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手术的患者手术预后较好.2天以后再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后遗症状较重.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时机以发病后1~2天内为佳,血肿量30~50ml为最佳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硬质神经内镜与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资料。内镜组(20例)采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中线移位、手术时间、引流管置入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血肿复发、积气、积液、感染、癫痫和脑实质损伤)等。结果内镜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5%,中线移位减小,住院时间与引流管放置时间缩短,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两组患者癫痫和脑实质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内镜组比较,对照组患者血肿复发率、颅内积气积液以及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P <0. 05)。结论硬质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学习曲线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新开展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6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15例)、B(15例)、C(15例)、D(15例)4个阶段,对比各阶段间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穿刺时间(min)、单根血管平均放射剂量(mGy)的差异,并绘制和分析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学习曲线。以C和D组(30例)合并为桡动脉组,并随机选取在本院已成熟开展的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30例为股动脉组,对比两组之间造影成功率、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单根血管平均放射剂量、皮肤穿刺时间、手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手术舒适程度等指标。结果 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初期学习曲线陡峭,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学习曲线逐渐平稳,30例以后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平均穿刺时间、单根血管平均放射剂量基本稳定。两种方法造影成功率(93.3%vs. 93.3%)、单根血管平均手术时间[(6.81±1.35)min vs.(7.57±2.64)min]、单根血管放射剂量[(108.92±9.22)m Gy vs.(90.21±10.75)m...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外伤后进行HBO治疗时机分为两组:A组,n=28例,伤后8~30天,B组18例,伤后31~60天,两组患者在入院24h内和接受HBO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Glasgow coma scal,GCS)评分,6个月后采用Glasgow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评分。结果:入院6个月后,A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改善较B组显著,两组间的GCS和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早期接受HBO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