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不同用药方案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扩张宫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的338例初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将受术者分为3组,A组110例于人工流产术前3 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B组124例于术前15~20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联合术前3 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C组104例于术前3 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受术者宫口扩张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等。结果 B、C组宫颈扩张度优于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组(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前15~20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联合手术前3 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与术前3 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均有良好的扩张宫颈作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应用更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宫腔镜剪刀分离宫腔粘连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用宫腔镜剪刀分离宫腔粘连手术42例,分析术中效果,观察术后宫腔粘连恢复情况及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42例宫腔粘连患者手术均在宫腔镜下完成粘连分离术,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成功率88.1%,术后复查宫腔恢复满意率73.8%,再次手术率26.2%,术后月经改善率为77.4%,术后妊娠率45.2%,活产率57.9%。结论利用宫腔镜剪刀分离宫腔粘连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治疗中出现下腹部急腹痛的病情转归及影响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异位妊娠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腹部急腹痛10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下腹部急腹痛症状缓解组为A组、下腹部急腹痛不缓解需要手术治疗组为B组,比较两种不同临床转归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异位妊娠药物治疗中出现下腹部急腹痛共102例,A组64例(62.7%),B组38例(37.3%).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停经天数、妊娠包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保守治疗前血β-HCG水平为(821.4±84.1)IU/L,B组为(1 245.4±97.2)I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痛VAS评分平均为(6.0±0.8)分,B组为(6.7±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腹痛持续时间为(25.4±7.3)min,B组为(55.6±9.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药物治疗中出现下腹部急腹痛需警惕病情变化,药物治疗前血β-HCG水平高、腹痛严重、腹痛持续时间长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及甲磺酸溴隐亭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特发性HPRL女性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分别给予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片、甲磺酸溴隐亭口服,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60、90、120、150、180 d时血清催乳素水平、患者月经和溢乳恢复正常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但在各时间点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月经正常、无溢乳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磺酸溴隐亭与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片治疗特发性HPRL均有效,但是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应用抗生素、康妇消炎栓和妇炎贴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应用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B组50例应用抗生素联合妇炎贴外贴下腹部;C组50例应用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妇炎贴综合治疗。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休息10d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A组总显效率78%,B组总显效率86%,C组总显效率98%,C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和妇炎贴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的差异,为EMS细胞模型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改良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EMS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为93.33%、86.67%。两种间质细胞在生长速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间质细胞(ESC)比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NSC)增殖旺盛,增殖48 h、72 h时ESC的细胞相对增殖率明显高于N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48h0.001;P72h0.001)。24 h、48 h、96 h的NSC凋亡率明显高于E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 h时,NSC、ESC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培养成功率。体外细胞模型中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特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特点是一致的,可以成为疾病细胞机制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与经腹腔镜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在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计划生育病区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剖宫产瘢痕妊娠手术治疗的2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组及经腹腔镜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组。每组病例中又根据超声测量妊娠包块最大径线大小分为包块≤4cm与包块〉4cm两亚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不同妊娠包块大小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CG恢复正常时间。结果:26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无中转开腹,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妊娠包块最大径线≤4cm,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CG恢复正常时间无差异(P〉0.05);妊娠包块最大径线〉4cm,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无差异,手术出血、术后HCG恢复正常时间有差异,经腹腔镜手术出血更少(P〈0.05),术后HCG恢复正常时间更短(P〈0.05)。结论: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及经腹腔镜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妊娠包块最大径线〉4cm时经腹腔镜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也是机体内一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蛋白合成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癌等属于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与机体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雌激素水平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常见妇科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常见妇科疾病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赵芳芳  蒋晓莉  郭谊  植枝福 《中国医药》2013,(11):1619-1620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SA)与5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86例RSA妇女(流产组)和10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进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卵巢抗体(AOAb)、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HCGAb)的检测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流产组妇女ACAb、AOAb、ASAb、EMAb和HCGAb的检出率分别为45.7%(85例)、29.6%(55例)、26.9%(50例)、43.0%(80例)和25.8%(4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O%(6例)、2.0%(2例)、5.0%(5例)、2.0%(2例)和4.0%(4例)(均P〈0.01)。流产3、4、5次的5种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流产2次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CAb、AOAb、ASAb、EMAb、HCGAb与RSA有明显的关系,是造成RSA的重要因素,进行这5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测,对RSA的临床诊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