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其受体调控酪氨酸激酶(JAK)/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促进喉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方法 收集喉癌手术切除标本70 例,癌组织通过不同病理分级,采取70 例喉癌患者的外周血. 采用ELISA 法检测外周血中 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 ( VEGF-A)的浓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Western blot 法检测喉癌组织中IL-17、IL-17受体( IL-17R)、JAK1/2、p-JAK1/2、STAT3、p-STAT3、VEGF-A、环氧合酶-2 ( COX-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信号分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喉癌患者血清中IL-17、VEGF-A的含量与喉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和TNM分期有关( P<0. 05 ) ,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喉癌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喉癌的恶化, IL-17、IL-17R的表达逐渐增强,相关信号通路分子JAK1/2、p-JAK1/2、STAT3、p-STAT3、VEGF-A、COX-2、MMP-9 表达也显著增加. 结论 IL-17可能调控JAK/STAT3信号通路,在喉癌的血管生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舌动脉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获得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学资料,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分别在头颈血管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观察舌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测量舌动脉与颈动脉分叉、舌骨大角的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舌动脉主要起源于颈外动脉(CTA组,74.4%;标本组,80%),其次起源于面动脉(CTA组,23.1%;标本组,20%);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者少见,在CTA组占2.5%,在标本组中未发现舌动脉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走行变异较大,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在CTA组舌动脉在舌骨大角上(2.32±1.29)mm、下(2.00±1.68)mm范围内,近似平行于舌骨大角水平向前入舌.在CTA组和标本组,舌动脉起始点到颈动脉分叉水平和舌骨大角尖端水平之间距离分别为(12.93±7.36)mm、(10.40±5.75)mm;(14.80±6.18)mm、(8.35±5.44)mm.结论 舌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Lieber-DeCarli液体饮食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肝组织中miR-155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1(SOCS1)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C56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采用Lieber-DeCarli液体饮食诱导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油红染色观察小鼠肝损伤变化.qRT-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miR-155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SOCS1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miR-155与SOCS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结果及血清ALT、AST水平证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建立成功.q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miR-155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miR-155与SOCS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r=-0.916,P<0.05).结论 miR-155及SOCS1蛋白可能在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蝶窦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行经蝶鼻内镜手术的31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 31例垂体瘤患者中,29例(93.5%)患者肿瘤被完全切除。术前视力障碍15例患者,6例(40%)术后患者视力、视野改善率。术前垂体功能减退12例患者,6例(50%)术后患者垂体功能改善。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尿崩症1例、颅内感染3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本组无死亡及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蝶鼻内镜下垂体瘤全切除术的一种好术式,并且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保留累及舌根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吞咽和喉功能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1例累及舌根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4例.舌根原发恶性肿瘤9例,累及舌根的扁桃体鳞癌3例,声门上型喉癌累及舌根11例,下咽癌累及舌根8例.术中按照舌动脉的临床解剖,最大限度保留一侧舌动脉和正常的舌根部组织,若术前CT提示双侧舌动脉受侵犯,行全舌切除;根据喉功能的保护机制,最大限度保留会厌、室带、声带.结果 术后31例患者均未发现残舌坏死.5例行全喉切除术和1例行全舌根切除术的患者终身带管,其余25例皆在14~90 d拔出气管套管并保留喉功能,并于术后10~31 d经口进食.2例累及舌根的下咽癌术后咽瘘,换药治疗2周后愈合;2例舌根癌和1例扁桃体癌累及舌根术后感染皆在2周左右治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Kaplan-Meier法统计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和69.6%.结论 累及舌根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术中可根据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和喉功能的保护机制对原发肿瘤和舌根部分切除及修复,是最大限度保留吞咽和喉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留累及舌根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吞咽和喉功能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1例累及舌根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4例.舌根原发恶性肿瘤9例,累及舌根的扁桃体鳞癌3例,声门上型喉癌累及舌根11例,下咽癌累及舌根8例.术中按照舌动脉的临床解剖,最大限度保留一侧舌动脉和正常的舌根部组织,若术前CT提示双侧舌动脉受侵犯,行全舌切除;根据喉功能的保护机制,最大限度保留会厌、室带、声带.结果 术后31例患者均未发现残舌坏死.5例行全喉切除术和1例行全舌根切除术的患者终身带管,其余25例皆在14~90 d拔出气管套管并保留喉功能,并于术后10~31 d经口进食.2例累及舌根的下咽癌术后咽瘘,换药治疗2周后愈合;2例舌根癌和1例扁桃体癌累及舌根术后感染皆在2周左右治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Kaplan-Meier法统计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和69.6%.结论 累及舌根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术中可根据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和喉功能的保护机制对原发肿瘤和舌根部分切除及修复,是最大限度保留吞咽和喉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梅金玉  杨见明  余俊伟  刘业海 《安徽医药》2019,23(11):2191-2194
目的评估局段 “S”形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2年 3月至 2017年 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人 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段组 32例和传统组 32例。局段接受局段 “S”形切口行面神经局部解剖 +腮腺肿瘤及浅叶区域性切除术,传统组接受传统 “S”形手术切口行面神经解剖 +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局段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 20.00,IQR=11.25,30.10)mL,传统组为( 60.17,IQR=45.02,75.19)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481,P<0.05);局段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71.75±18.77)min,传统组为( 120.28±29.5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839,P<0.05)。局段组术后耳部麻木时间、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主观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 P<0.05)。结论局段 “S”形切口显著提高了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外观满意、手术范围小、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梅金玉  杨见明  王媛媛  曹卫  王雅堂 《安徽医药》2010,14(12):1477-1478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咽部粘膜水肿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对5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1~6 d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患者咽部水肿及疼痛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咽部水肿消失在(4.23±0.71)d;对照组患者咽部水肿消失在(5.38±0.70)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患者咽部疼痛评分第2天开始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患者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有效减少咽部粘膜水肿及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舌动脉生理状态下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舌动脉生理状态下的起源、形态和行走,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80例因临床疑有脑血管疾病而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利用CT工作站的图像重建技术和图像后处理功能得到保留舌骨的颈动脉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舌动脉起源、形态、走行,并对舌动脉的分段及舌动脉与颈动脉分叉、舌骨大角的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舌动脉走行变异较大,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舌动脉在舌骨大角上(2.32±1.29)mm、下(2.00±1.68)mm范围内,近似平行于舌骨大角水平向前入舌。舌动脉起始点到舌骨大角尖端水平之间距离为(10.40±5.75)mm,到颈动脉分叉水平的距离为(12.93±7.36)mm。结论:舌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