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69例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设为治疗组;同期住院的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或不愿使用呼吸机患者5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AE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连续机械通气直至症状缓解,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患者神志转清,气促减轻;对照组加用呼吸兴奋剂。结果:治疗组69例,神志转清54例,有效率78.26%;对照组59例,神志转清23例,有效率38.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住院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BiPAP治疗前和治疗后行全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对治疗前后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41.0±16降至10.0±3.0,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下降了13s,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下降了56s。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由(58.2±6.0)%升至(90.5±6.7)%,睡眠效率改善。结论 BIPAP治疗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支气管镜对老年患者支气管异物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老年患者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肺部CT影像表现、支气管镜下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脓痰、喘鸣、胸闷、咯血。常误诊为肺炎、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误诊时间1m~5年。17例肺部多层螺旋CT检查可见异物的直接表现,28例均经支气管镜成功钳出异物。23例镜下直接见到异物,2例异物被肉芽组织包埋,3例吸净脓性分泌物夹除脓苔后见到异物,3例经第2次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1例异物合并支气管肺癌。结论联合多层螺旋CT及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老年患者支气管异物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潮气量为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目标,差异化调节通气参数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及左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以来慢阻肺同时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45例,单纯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8例,目标潮气量均定在8~10 ml/kg,短时间内逐步调节吸气压和呼气压,以期尽快达到所需潮气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征,比较NPPV前及治疗后2 h呼吸、心率、血压、动脉血气等。结果 NPPV治疗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效果明显,治疗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时,吸气压与呼气压均比治疗单纯Ⅱ型呼吸衰竭时高,两者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PPV治疗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时,以潮气量为目标,差异化调节通气压力,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我院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表现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相似,应用CT肺动脉造影鉴别有一定局限性,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与CT合用有助于诊断。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临床表现及常规影像特异性较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与CT结合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tracheobrorlchial amyloidosis,TB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例T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2.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6/7)、咳痰(6/7)、喘憋(5/7)、咯血(3/7)、发热(2/7)及声嘶(3/7).7例患者中5例胸片无明显异常;但7例患者胸部CT均可见受累气管支气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2例伴管壁钙化,1例伴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改变.7例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检查和取组织活检确诊.病理学检查7例患者支气管黏膜可见均质嗜伊红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阳性.6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以中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弥散量轻度降低或正常.目前治疗主要是减轻症状,可选用经支气管镜行介入治疗、手术或放疗等.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7个月~10年,1例老年、病变广泛且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死亡,3例病变累及气管的患者缓慢进展,3例患者稳定.结论 TBA是少见的缓慢进展的疾病,临床表现取决于气道受累的部位和程度,目前无确切治疗方法,气管受累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8岁。因咳嗽、气促1个月,于2005年11月入住我院。查体:体温36·4℃,呼吸18/min,血压90/70mm Hg(1mm Hg=0·133kPa),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鼻、面颊部皮肤见蝶形红斑伴散在红色丘疹,压之不褪色,双侧鼻唇沟见多个结节样新生物,左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m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非大面积肺栓塞的主要临床表现与非老年人的差异及抗凝治疗对老年与非老年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的不同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确诊为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老年组39例和非老年组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肺栓塞治疗前、抗凝治疗3d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变化特点.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除胸痛分别为14例(35.9%)和30例(68.2%)(x2 =4.95、P=0.03),其他症状如咳嗽、咯血(均为小量咯血)、晕厥、心悸症状两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74、0.06、0.10、0.49、0.01,均P>0.05);呼吸急促是最常见且具有临床意义的体征,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呼吸频率>20次/min的发生率、心动过速、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P2>A2)或分裂、发热(均为低热)、发绀、颈静脉充盈或搏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60、0.03、0.61、0.06、0.33、0.11,均P>0.05).肺栓塞后,治疗前老年组D-二聚体水平为(1.89±1.21)mg/L,低于非老年组(4.93±3.88)mg/L(Z=-2.55,P=0.01);抗凝治疗3d后老年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1.28±1.ll)mg/L,与非老年组患者(2.09±2.22)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7.07,P=0.50),但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Z=-3.34、-3.99,均P<0.01);老年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较治疗前降低水平(0.61±1.01)mg/L,与非老年组患者降低水平(2.84±2.95)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P=0.001),且治疗后D-二聚体变化越明显,患者症状、体征好转亦越明显.结论 老年人非大面积肺栓塞的主要临床表现与非老年人相似,但老年人胸痛的发生率较低;肺栓塞后,老年人的D-二聚体含量低于非老年人;抗凝治疗后,老年人的D-二聚体含量变化不如非老年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控制(PIC)窗结合无创序贯通气在支气管扩张合并呼吸衰竭早期脱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3~2016年2家综合性医院ICU/RICU中支气管扩张并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治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序贯治疗组,两组达到PIC窗时,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降低呼吸机参数后撤机,序贯治疗组采用无创呼吸机序贯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第一次脱机拔管成功率、撤机10 d内达到再插管标准率、有创通气时间、住ICU/R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最终85例患者完成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45例,序贯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插管前一般情况及PIC窗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序贯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分别为22.22%(10/45)、5.0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1.11%(5/45)、0.0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6.89±1.82)d、(4.85±3.2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ICU/RICU平均时间分别为(9.44±2.98)d、(6.38±2.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第一次脱机拔管成功率分别为88.89%(40/45)、95.00%(38/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再插管率分别为13.33%(6/45)、5.00%(2/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5.78±6.32)d、(17.00±8.5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9273.55±17086.92)元、(37095.31±15306.6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结论以PIC窗为时机结合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用于支气管扩展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脱机可显著降低患者VAP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缩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及住ICU/RICU时间。该方法用于支气管扩展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脱机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