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近年来,细胞因子及自由基损害所致矽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较多。我们检测了临床矽肺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改变,并与石棉肺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矽肺患者46例、石棉肺患者16例及不接触有毒有害物的健康人16例,分为以下几组:(1)高矽组:接触石英(游离SiO2>95%)的矽肺患者18(男2、女16)例,其中Ⅰ期10例、Ⅱ期5例、Ⅲ期3例;工龄(4.3±6.1)年,年龄(64.1±5.4)岁。(2…  相似文献   
3.
TNF在肾脏疾病中是 1种重要的炎性因子 ,sTNFR可阻断TNF与肾小球膜受体结合从而限制其活性 ,IL 6、IL 8可加剧肾小球损伤和细胞凋亡 ,本研究探讨了儿童肾小球肾炎 (GN)治疗前后TNF、sTNFR、IL 6、IL 8水平变化。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临床确诊GN患儿 37例 ,平均年龄 8.2岁 ,在住院 2d内取血 ,恢复期 2 2例 ,出院前 1d取血 ,分离血清于 - 4 0°C保存。正常对照组 30名。2 .方法 TNF、sTNFR、IL 6、IL 8采用ELISA ,试剂盒由BIOSOURCE提供。二、结果GN患儿血清中TNF、IL 6、IL 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1) ,…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用杜冷丁、氟哌啶(以下简称为杜氟合剂)治疗硬膜外腔麻醉期寒战反应120例,均为成人,手术主要种类有下肢手术,腹部手术和脊柱手术。术前用药为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肌注,硬膜外腔阻滞局麻药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首回剂量为12~20ml,部分病例加用少量0.5~0.75%布比卡因,全部病例阻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01~2013—05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蒙脱石散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病毒转阴时间、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和大便次数正常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观察组患儿的病毒转阴率分别为52.4%、81.0%和97.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73.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能显著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且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实验诊断方法,并筛选出更为直接、简单易行、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病例标本44例,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流式细胞仪法进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即游离试验、释放试验和直抗试验)检测.结果 44例标本中,临床最终确诊42例.微柱凝胶法检测阳性35例,诊断符合率为83.3%;流式细胞仪法检测阳性4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ABO 溶血病的实验诊断,流式细胞仪法更为直接,简便易行,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结果客观,易于保存,是理想的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为心肌细胞特有的成分,是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我们检测了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的CTnT变化,发现其在判断溶栓治疗效果中有重要意义。资料与方法:本组均为1997年5月至1998年8月本院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B超表现、误诊原因及诊断价值。方法对误诊的肝结核11例行B超检查并分析其声像图表现。结果根据B超表现,将肝结核分为弥漫性肝结核、浆膜性肝结核、脓肿性肝结核、肝结核瘤、混合性肝结核5种类型。结论对肝结核认识不足,忽视病史及临床表现,不重视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是误诊的重要原因,对有肝结核高危因素的患者可将B超作为首选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1例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弘 《山东医药》2006,46(20):12-12
患者男,45岁,身高174cm,体重93kg,因下肢静脉曲张拟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隐静脉剥脱术。患者入手术室后监测BP20/13kPa、P85次/min、R20次/min、SpO2 94%,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1%普鲁卡因局麻后选择L2、L3侧入法行硬膜外穿刺,用国产18#穿刺针,长10cm。因患者肥胖椎间隙感觉不明显,第一次穿刺失败后调整进针方向与角度,进入9cm时,手无法握持住针体,遂用止血钳夹住针柄,左手握止血钳,右手顶住针芯尾部,继续进针约1.5cm后,有明显落空感,空气压缩试验(-),判断穿刺针已达硬膜外腔,此时皮肤已被针柄处严重压迫内陷。遂置硬膜外导管通畅顺利,保留其在硬膜外腔约4cm,退出穿刺针。术中应用1.5%利多卡因+0.125%丁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5ml后,无全脊麻征象,第二次应用此混合液10ml后予度非合剂2.0ml,患者安静入睡,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中予2次麻黄素各15mg,生命体征平稳,面罩吸氧,手术顺利,历时105min,术中共输液1500ml,术后继续心电监护,面罩吸氧至患者完全清醒。14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内含子1倒位的发生率,改进并完善血友病患者内含子22倒位、1倒位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与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经一期法检测FⅧ:C确诊的血友病A患者,采用Bethesda方法进行FⅧ抑制物检测。采用双管多重PCR扩增技术进行内含子1倒位检测,采用长距离PCR技术进行内含子22倒位检测。结果:130例血友病A患者中发生1倒位2例(1.5%),2例均为重型血友病A患者,占91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2.2%。71例HA患者内含子22倒位阳性患者18例(23.9%),其中34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22倒位阳性16例,占重型血友病A的47.1%。结论:FⅧ基因内含子倒位检测方法简便、易操作,适合临床开展先证者筛查,对于HA患者倒位基因携带者及家系成员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