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N-(反式-环氧丁二酰基)-L-亮氨酸-4-胍基丁基酰胺[N-(trans-epoxysuccinyl)-L-leucine 4-guanidinobutylamide,E-64]对牙本质与树脂粘接耐久性的影响及其提高粘接耐久性的最佳有效浓度,为临床使用E-64提高牙本质与树脂的粘接耐久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50颗人第三磨牙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分别用浓度为0(空白对照组)、2.5、5.0、10.0和20.0 μmol/L E-64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每组制作20个微拉伸试件,其中10个置于37℃水储存24 h(老化处理前),另10个于37℃水储存3个月并行冷热循环3000次(老化处理后),分别测试各组试件老化处理前后的微拉伸强度(即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裂界面并分析断裂类型.结果 各组试件老化处理前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化处理后,2.5、5.0、10.0、20.0 μmol/L组试件粘接强度分别为(18.7±2.7)、(20.8±3.4)、(18.3±2.8)和(19.1 ±2.7) Mpa,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5.1 ±3.0)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5.0 μmol/L组老化处理前后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组试件老化处理后的粘接强度均显著低于老化处理前(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老化处理后各组试件断裂界面破坏模式以界面破坏与混合破坏为主,各E-64组胶原纤维网均较空白对照组完整.结论 组织蛋白酶抑制剂E-64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可有效抑制牙本质与树脂粘接界面胶原纤维网的老化降解,提高牙本质与树脂的粘接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牙本质黏结实验中均衡样本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的有效方法.[方法]90颗新近拔除的上颌第三磨牙,用低速金刚砂锯于流水下切割牙冠暴露全层牙本质.用螺旋CT以0.625 mm精度扫描牙体样本.使用NIH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髓腔顶到切割面的剩余牙本质厚度D.对D进行排序,然后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样本均分为9组,计算各组的均数和标准差,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α=0.05),所得的结果与使用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的结果比较,观察两种分组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使用CT图像为依据的各组样本的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LSD-t检验结果表明,各组样本两两比较,剩余牙本质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随机数进行随机分组的结果虽然也无统计学差异(P=0.352),但是LSD-t检验显示分组间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用螺旋CT测量剩余牙本质厚度,再根据厚度分层随机分组,可有效均衡因样本变异或操作误差造成的组间差异,比单纯使用随机数分组所获得的分组组间差异更均衡,效果更理想.在牙本质黏结实验中,可用此法平衡样本剩余牙本质厚度差异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山西是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的省。襄垣县又是山西省出生缺陷率最高的县之一。为了掌握襄垣全县出生缺陷率的高低、分布和动态,探讨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以便更好地制定干预措施,对襄垣县医院和人群分别做了出生缺陷监测。  相似文献   
5.
梁国斌 《河北医药》2001,23(12):942-943
肝外伤的发生率在国外已占腹部外伤中的首位[1] ,在国内居第三位。严重肝外伤很难救治 ,其病死率高达 46 %~5 8%。如何进一步提高肝外伤的疗效 ,仍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严重挑战。本文就纱布填塞在肝外伤治疗中的意义与应用做一综述。1 历史回顾肝脏是一个血运极丰富的器官 ,损伤后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质地较脆软的肝脏又不可能使用通常的外科止血技术。因此 ,复杂的肝外伤处理 ,止血乃是一个极待解决的难题 ,同时出血也是肝外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 ] ,早在 190 8年采用Pringle法。由于Pringle止血法效果是暂时的 ,必须有后续…  相似文献   
6.
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方式很多 ,为了达到胃癌根治目的及增加代胃容量 ,我院外科 1983~ 1998年行全胃切除术、P型空肠袢代胃 32例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 床 资 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2 1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5~69岁 ,平均 5 7岁。胃小弯高位癌 18例 ,胃体癌 8例 ,贲门、胃底癌 6例。并发冠心病 16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 8例 ,慢性支气管炎 5例 ,上消化道出血 3例。1.2 手术方法 :①术前晨禁食水 ,置胃肠减压及营养管 ,留置尿管 ;②全麻后仰卧位 ,上腹正中切口(去除剑突 ) ,显露术野 ;③按肿瘤外科原则行全胃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大鼠佩戴两种咬合板升高咬合垂直距离(OVD)后脊柱形态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Full-S组(戴上颌全牙列咬合板),Post-S组(戴上颌双侧后牙咬合板)。咬合板采用印模和模型技术在体外制作、口内衬垫、调牙合粘接。戴牙后观察大鼠咬合关系及行为、体重变化,并在正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4、胸椎T1、T6、T10和腰椎L4中点偏离脊柱中线的距离,侧位片上观察胸椎曲度(θ)角的变化。体重及定点测量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Full-S组大鼠与其他两组比较出现咬合偏斜,生长受抑制;正位片上T10和L4偏离中线值及侧位片上θ角Full-S组显著大于Post-S大鼠组和对照组(P〈0.05),而Post-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牙列咬合板可能导致大鼠脊柱排列形态的改变;双侧后牙咬合板用于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对脊柱形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梁国斌 《天津医药》2002,30(6):346-346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为 42.1/10万,并呈上升趋势[1],在肺不张患者中癌性肺不张的发生率为 60.5%~80.0%[5]。肺癌病人在术后也易发生肺不张,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全身化疗。消炎、雾化吸入、纤支镜吸痰等,但效果不佳,且副作用较大。我院对癌性肺不张采用纤支镜直视下向肿瘤组织直接注射化疗药物,对肺癌手术后肺不张采用气管内插管正压通气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选用合适的PK/PD参数,指导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结果评价儿科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提高抗菌药物疗效、合理应用,避免产生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结论通过PK/PD参数优化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临床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大鼠佩戴两种咬合板升高咬合垂直距离(OVD)后脊柱形态的变化。【方法】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Full-S组(戴上颌全牙列咬合板),Post-S组(戴上颌双侧后牙咬合板)。咬合板采用印模和模型技术在体外制作、口内衬垫、调牙合粘接。戴牙后观察大鼠咬合关系及行为、体重变化,并在正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4、胸椎T1、T6、T10和腰椎L4中点偏离脊柱中线的距离,侧位片上观察胸椎曲度(θ)角的变化。体重及定点测量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Full-S组大鼠与其他两组比较出现咬合偏斜,生长受抑制;正位片上T10和L4偏离中线值及侧位片上θ角Full-S组显著大于Post-S大鼠组和对照组(P〈0.05),而Post-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牙列咬合板可能导致大鼠脊柱排列形态的改变;双侧后牙咬合板用于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对脊柱形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