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使用切割球囊和补救性拘禁球囊两种边支保护方法对边支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依据不同的边支保护方法,分为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n=47)和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保护边支组(n=55) 2组,2组在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观察及比较边支血流TIMI、MBG分级和边支开口血管C-F型夹层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边支TIMI、MBG分级达到3级的患者比例为85.1%,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保护边支组为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切割球囊保护边支组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为0,应用补救性拘禁球囊保护边支组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适宜的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对边支进行保护时,使用切割球囊技术可以减少边支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近年来人类健康遇到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是临床上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瘤等疾病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药物治疗作为控制血压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却因为不良的服药依从性而得不到良好的落实。本文综述了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旨在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CS患者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对无复流现象进行防治时,尼可地尔的应用时机。方法依据不同的尼可地尔应用时机,选取168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84例,均为冠脉内给药,一组为置入支架前预防性给药组,另一组为置入支架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时补救性给药组;支架置入完成后,造影观察及比较罪犯血管血流TIMI、TMPG及MBG分级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支架置入完成后,罪犯血管血流TIMI、TMPG及MBG分级均达到3级的患者比例,预防性给药组为91.7%,补救性给药组为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罪犯血管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预防性给药组为8.3%,补救性给药组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后,均恢复TIMI、TMPG、MBG分级3级血流。结论对于适宜的ACS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支架置入前冠脉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支架置入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