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随着疗养院接收疗养对象结构的变化,疗养员的老年病、慢性病及院区康复科收治的康复病人病情的复杂多变,对疗养院的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人体代谢热成像与B超对肝胆常见疾病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107例体检者通过人体代谢热成像与B超对肝胆常见疾病进行双盲检测.结果:人体代谢热成像与B超对常见肝胆疾病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人体代谢热成像在体检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疗养院健康体检管理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体检客户对护理服务的意见,着重提高业务技能,重点塑造服务形象。不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也提升了体检中心的整体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冷加压试验(CPT)与急性静脉盐水负荷试验盐敏感性个体检出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25例血压正常健康志愿者先后进行急性静脉盐水负荷试验和冷加压试验.急性静脉盐水负荷试验于4h内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00ml,2 h后口服呋塞米40mg,观察血压变化至服呋塞米2h末;随后行冷加压试验,左手浸入冰水中1 min,在左手从冰水中取出后0s、60s、120 s、240 s时分别测量血压,计算试验前后的血压变化值.结果 25例志愿者中急性静脉盐水负荷试验的盐敏感者检出率为32.0%,个体检出符合率为100%;志愿者对盐负荷和冷刺激的血压反应相关性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8,P<0.01).期间志愿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冷加压试验即在对血压正常者的盐敏感性检出与急性静脉盐水负荷试验完全一致,冷加压试验或可替代急性静脉盐水负荷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对正常高值血压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杭州疗养院疗养或健康体检的中青年男性中,选取正常高值血压且合并T2DM患者64例,单纯正常高值血压者70例及理想血压66例。所有对象均检测颈动脉CIMT、baPWV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与理想血压组比较,单纯正常高值血压组CIMT及baPWV均增高,分别为(0.78±0.10)mm vs(0.73±0.08)mm及(1318.4±132.5)cm/s vs(1232.5±121.2)cm/s;与单纯正常高值血压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合并T2DM组CIMT及baPWV也显著增高(0.84±0.13)mm vs(0.78±0.10)mm,(1406.7±139.8)cm/s vs(1318.4±132.5)cm/s,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及空腹血糖增高是正常高值血压男性颈动脉CIMT和baPWV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baPWV增高的OR及95%CI分别为3.49(1.67~7.34)及2.32(1.24~4.34)。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合并T2DM者动脉僵硬度进一步增加,提示对该人群可能需调整正常高值血压的定义并强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血压晨峰现象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颈动脉斑块以及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对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结果分为晨峰组49例和非晨峰组79例,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CCA-IMT和颈动脉斑块,同时进行baPWV检测,比较两组CCA-IMT、颈动脉斑块以及baPWV的差异.结果 晨峰组的CCA-IMT(1.12±0.21)mm、斑块检出率87.76%、斑块的平均厚度(1.35±0.33)mm、baPWV(1629.9±223.5)cm/s,均高于非晨峰组[(0.97±0.34)mm、68.35%、(1.21±0.24)mm、(1507.6s±247.6)cm/s](P<0.05或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血压晨峰为CCA-IMT及baPWV值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1.73(0.97~4.28)和2.26(1.84~6.78)(均P<0.01).结论 血压晨峰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弹性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的影响。方法治疗或未经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部给予缬沙坦单药80mg,1/d,治疗12周,如患者SBP≥140mmHg或(和)DBP≥90mmHg则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5mg(n=60)或氢氯噻嗪25mg(n=61),1/d,持续24周治疗,共计121人,年龄60~81岁,平均68±9.1岁;前后分别测定CAP以及外周血压(肱动脉血压),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等。结果在调整基线变量后氨氯地平/缬沙坦组CAP降幅显著大于氢氯噻嗪/缬沙坦组(组间差4.5mmHg;95%CI:0.3~10.5mmHg;P=0.03),两组肱动脉SBP降幅却无显著差异(组间差2.7mmHg;95%CI:-2.2~7.6mmHg;P=0.28),在调整平均动脉压(MAP)后氨氯地平/缬沙坦组baPWV降幅显著大于氢氯噻嗪/缬沙坦组(组间差1.3m/s;95%CI:0.8~1.8m/s;P0.001)。结论尽管氨氯地平/缬沙坦组与氢氯噻嗪/缬沙坦组对于降低外周SBP的效应无大差异,但前者降低中心动脉压、改善动脉僵硬度的作用显著大于后者,氨氯地平与缬沙坦的组合可能更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对象来自2006年9月—2007年12月在本院进行年度体检的浙江地区健康的35~55岁男性公务员,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2580例,经4年左右随访最终2451例(95%)作为观察队列,纳入统计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baPWV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1)队列中208例在4年随访中进展至高血压,占8.5%。(2)进展至高血压组与未达高血压组基线资料比较,高血压家族史、心率、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均有差异,其中baPWV、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按基线baPWV每变化一个标准差(140cm/s)为自变量,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与进展至高血压的相关性,仅校正年龄(模型1)与校正全部其他基线资料变量(模型3)后,OR及95%CI分别为2.20(1.78~2.62),(P〈0.001),1.49(1.15~1.73),(P〈0.01)。(4)根据基线baPWV值四分位数分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baPWV最低组为基准,仅校正年龄最高组OR及95%CI为10.9(5.1~22.7)(P〈0.001);校正全部其他变量后OR及95%CI为2.6(1.2~6.1)(P〈0.05),仍是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baPWV是本研究相关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baPWV或是一种在大规模高血压前期人群中筛选出高血压高危个体并给予干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血管高反应性(HCVR)对中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在院疗养男性高血压(1级)患者60例,依照冷加压试验(CPT)将受试者分成高反应组及正常反应组。比较两组相应的临床资料以及动态血压、HRV等。结果(1)与50名正常血压对照者比较,60名高血压患者中HCVR所占比例较高(58.3%vs26.0%,P〈0.01)。(2)与正常反应组比较,高反应组24h平均收缩压(SBP)[(148.9±8.9)vs(143.6±8.5)mmHg,P〈0.05]、24h平均舒张压(DBP)[(94.4±5.7)vs(90.5±6.0)mmHg,P〈0.05]较高;夜间平均SBP[(145.4±9.2)vs(135.2±6.4)mmHg,P〈0.01]、夜间平均DBP[(92.7±5.8)V.g(83.6±5.2)mmHg,P〈0.01]增高更明显;高反应组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勺型高血压者较正常反应组显著增高(74.3%vs28.0%,P〈0.01)。(3)高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相比,HRV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SDNN:(85.8±10.7)vs(118.6±13.8)ms;SDANN:(73.1±14.2)vs(106.1±15.2)ms;RMSD:(14.3±5.5)vs(22.3±9.5)ms;PNN50:(4.9±2.1)%vs(7.0±3.0)%,P〈0.01]。(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VR(OR=4.53;95%CI1.77~11.60)及HRV(OR=10.28,95%CI3.94±26.86)降低可能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HCVR者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比例较高;高血压合并HCVR者非勺型血压多见,昼夜节律紊乱,心率变异减低,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标准化的营养干预对MS患者的体重指数、血脂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300例MS患者采用配对设计分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医师进行1次以饮食和运动指导为主的健康教育;营养干预组由医师开出营养处方,营养师通过互动平台,依据低血糖负载食物选择原则,进行标准化营养干预8w。8w后,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营养干预组治疗后BMI、TC、TG和空腹血糖等指标均降低,对照组仅TC有所下降,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TG和空腹血糖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结论:完全互动的标准化的营养干预有益于降低BMI、血脂和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