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髋关节损伤诊断的应用.方法 对55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行螺旋薄层扫描,在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成角情况,依据三维图像进行骨折分型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最全面、直观的显示相应的髋关节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部位、类型、程度及关节腔内骨碎片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对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影像表现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内固定器械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益良  卢家灵 《广西医学》2012,34(3):323-32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寰枢椎损伤病例的影像诊断资料,统计骨折分类、诊断正确率、CT扫描参数、图像后处理方法,着重观察上颈椎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骨折以及脱位失稳等CT表现,并评价三维重建技术的优势.结果 椎体及附件骨折37例,2例无骨折征象,仅表现为寰枢关节脱位、失稳.结论 上颈椎骨折的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很好地显示骨折的情况,可作为上颈椎损伤术前诊断和治疗的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3岁.其母代诉"2年前发现颈部左后侧有一指头大小肿物,肿物呈缓慢增大,现如拳头大小".体格检查:颈部左后侧见一突出肿物,表面皮肤无潮红,无破溃、出血,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边界清楚,不可移动,颈椎活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林益良  李建全  马隆佰 《广西医学》2012,34(9):1186-1188,1190
目的 探讨长骨干骺端骨嗜酸性肉芽肿(EGB)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长骨干骺端EGB影像学资料.结果 X线平片检查10例,均呈单发囊状、溶骨性破坏,骨干轻度增粗,或骨皮质不规则,骨皮质局部变薄、中断、破坏.CT检查7例,均表现为干骺端骨髓腔内类圆形软组织肿块,沿长骨纵轴方向生长,CT值为40~76 HU;均见髓腔扩大,其内正常骨小梁吸收、破坏.MR检查6例,T1WI呈均匀低信号2例,低、等混杂信号3例,周围环形高信号,髓腔中心低信号1例;T2WI呈均匀高信号2例,高、等混杂信号2例,周围环状低信号,中心为稍高信号1例;高、等、低信号混杂1例;增强后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结论 长骨干骺端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易与其他骨病混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病理相结合,细致综合的分析才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也叫无菌性坏死,是骨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满意效果。近年来,我院针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股骨头供血小血管阻塞、髓内高压、血流淤滞),应用介入治疗的方法直接从患髋股骨头供血血管内灌注溶栓,予活血化瘀、扩血管药物,以达到疏通股骨头微小血管、增加血流量、供养充足、修复坏死骨的目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2008年以来,我院陆续收治32例患者,行介入法动脉灌注治疗,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osteochondroma,HMO)又称多发性外生骨疣、遗传性骨软骨瘤、遗传性外生骨软骨瘤病等,是一种累及软骨化骨的以骨骼系统多发性外生骨疣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一般2~6岁发病,至青春期后停止生长.笔者通过收集2个HMO家系病人临床和影像资料,旨在分析该病的临床、影像特点,探讨其发病遗传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4例,CT检查11例,MRI检查10例。结果单发共12例,颈椎3例,胸椎5例,腰椎4例;多发2例,1例累及颈椎、腰椎及骨盆,另1例累及胸椎、腰椎。共侵犯20个椎体,颈椎4个,胸椎9个,腰椎7个。X线及CT病灶表现为椎体不规则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椎体破坏信号异常和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信号无改变。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但以MRI检查最具价值,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综合细致的分析才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林益良 《右江医学》2010,38(3):315-316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发病机理,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典型CT表现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局部骨质缺损,边缘硬化;②骨皮质撕裂向椎管内移位;③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常合并椎间盘突出,侧隐窝变窄。结论 CT扫描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是诊断LPMN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不同角度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隐匿性腰椎峡部裂的价值.方法隐匿性腰椎峡部裂患者32例均行螺旋容积扫描,沿椎弓方向的斜横断面、椎弓根的矢状位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不同角度MPR重建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间盘轴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以上两种不同角度重建能清晰显示32例峡部裂,而常规椎间盘CT横轴面图像仅能显示10例峡部裂(环裂征),漏诊22例,漏诊率68.75%.结论MSCT容积扫描和不同角度MPR重建对隐匿性峡部裂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常规椎间盘轴位图像仅能显示峡部裂的间接征象,必须再做相应的MPR重建,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