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Podopla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质中的表达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NSCLC患者间质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间质中PDGFR-β、Podoplanin的表达,用肌动蛋白α(α-SMA)标记CAFs,D2-40标记微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PDGFR-β、Podoplanin表达情况及与CAFs、LMVD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中PDGFR-β、Podoplanin在间质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均<0.05)。NSCLC间质中PDGFR-β与Podoplan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0,P<0.05),且其表达与CAFs密切相关。癌组织中L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且淋巴结转移组LMVD更高(P<0.05);PDGFR-β或Podoplanin阳性表达组LM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均<0.05)。间质中PDGFR-β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Podoplanin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的转移相关(P均<0.05)。结论 PDGFR-β、Podoplanin在NSCLC间质中的表达与CAFs有关,且与肿瘤淋巴管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关系,探讨两者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106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的表达,用α-SMA标记CAFs,分析PDGF-BB、PDGFR-β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CAFs之间的关系。结果:PDGF-BB及受体PDGFR-β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PDGF-BB:58.49%(62/106)vs 10.00%(2/20);PDGFR-β:78.30%(83/106)vs25.00%(5/20),P均〈0.05];PDGF-BB在大肠癌癌细胞中的表达与间质中PDGFR-β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2=0.4254,P=0.033)。PDGF-BB、PDGFR-β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106例大肠癌组织标本间质中α-SMA阳性表达率为64.15%(68/106),癌旁正常肠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α-SMA阳性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095,P=0.030)。PDGFR-β在人大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还与CAFs正相关(r=0.227,P=0.019)。结论: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AFs相关,其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脊柱转移瘤通常发生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疼痛、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乃至全身衰竭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生存率。常规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镇痛、外科手术等的综合利用,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其各自技术的局限性和脊柱转移瘤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近年来,影像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在各种实体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有学者将其应用到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联合椎体成形术可以增强脊柱稳定性,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这为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及思路,发展前景可期。本文对微波消融、椎体成形术及两者联合应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各种可能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检测70例乳腺癌患者及2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组织中HGF、c-met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LMVD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HGF和c-met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61.43%、80.00%)明显高于良性肿瘤(31.82%、45.45%),P均<0.05,癌组织中的LMVD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秩和检验,U=366.00,P<0.05);HGF或c met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较阴性者有更高的LMVD[HGF:(17.00±5.23) vs (10.36±4.12), t=5.594, P<0.05; c-met:(15.64±5.50) vs (9.65±4.46), t=3.769, P<0.05], HGF、c-met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HGF及其受体c-met的表达可促进乳腺癌淋巴管的新生及淋巴道转移,相关抑制剂的研究将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淋巴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NSCLC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NSCLC患者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GF和VEGF-C的表达,用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HGF和VEGF-C共表达情况及与LMVD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HGF和VEGF-C在NSCLC中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31.94% vs 15.00%、48.65% vs 25.00%, P均<0.05),且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r=0.170,P<0.05);HGF或VEGF-C阳性表达的LMVD显著增高[HGF:(16.98±4.31) vs (13.06±4.28), P<0.05; VEGF-C:(19.43±3.24) vs (14.66±3.51), P<0.05],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均<0.05)。结论 HGF和VEGF-C在NSCLC中存在共表达,且两者均与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道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经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联合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介入科接受TAE同步联合MWA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转移瘤,均在TAE治疗后于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MWA,术后即刻行CT平扫,术后1、3、6个月及1年行腹部CT/MRI增强检查。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结果TAE联合MW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仅有2例患者于术中出现高血压危象,1例患者出现肾上腺功能不全,其余患者仅出现一过性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1、3、6个月及1年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5.2%(20/21)、95.2%(20/21)、85.7%(18/21)、80.9%(17/21),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8%(1/21)、4.8%(1/21)、14.3%(3/21)、19.1%(4/21)。客观缓解率为100%。中位生存时间(OS)为32.5个月,12、18、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5.7%、66.7%。结论TAE联合MWA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肾上腺转移瘤患者。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年6月至2021年 6 月收治的 46 例行MWA联合PVP治疗的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和随访期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学检查(ASIA)等级、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评估表(QLQ-BM22)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状态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变化。统计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和存活时间。结果 46例患者中,5例患者消融中出现中、重度疼痛,静脉推注吗啡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立即停止消融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骨水泥注入过程中有11例患者出现轻度骨水泥渗漏,所有并发症均为轻微程度。术后随访6~26个月,6个月有40例患者影像学无肿瘤进展。术后各时间点 VAS、ODI、QLQ-BM22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均 P<0. 01),术前和术后各时间段ASI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死亡患者10例(存活时间为7~26个月),生存时间为(13.20±7.65)个月,去除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66.6%(12/18)。结论 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脊柱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113例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D2-40进行淋巴管染色,计数NSCLC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PDGF-BB及其受体与微淋巴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结果 PDGF-BB主要表达在NSCLC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其阳性表达率为63.7%(72/113);PDGFR-β主要表达在NSCLC癌巢周围的间质细胞的细胞质中,阳性表达率为61.0%(69/113);PDGF-BB在NSCLC癌细胞中的表达与间质中PDGFR-β的表达明显相关。PDGF-BB、PDGFR-β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DGF-BB阳性表达组其L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16.5817±5.4556对11.4689±5.5679,P〈0.05);PDGFR-β阳性表达组其L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15.7937±5.6383对11.6917±6.3862,P〈0.05)。结论 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在NSCLC上的阳性表达可以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转移,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的研发将为抑制肿瘤淋巴转移带来新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