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于儿童的臀肌尚不发达,坐骨神经相对比较浅,臀部肌肉注射时哭闹欠合作,正确的注射部位容易发生偏移,因此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时有发生[1].近年来,我们对11例因臀部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患儿做肌电图检查,现将其表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h细胞频数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本院儿童神经内科2008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GBS患者19例(GBS组),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组26例(VEM组),健康体检儿童2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h22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频数,酶标仪检测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IL-17、IL-22、IL-35及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及脑炎组患儿外周血Th17、Th22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因子IL-17、IL-22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兰-巴雷综合征及脑炎组调节T细胞及细胞因子IL-35、TGF-β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Th22/Treg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GB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 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 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 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有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失衡,在兴奋毒性激发中起一定作用,并与多种因素参与造成脑损伤。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兴奋性氨基酸及抑制性氨基酸的关系,我科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脑脊液(CSF)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酶活性进行观察,并作CT扫描,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组:按1996年杭州会议诊断HIE标准,足月儿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日龄2.5天(4小时至3天),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 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 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 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光乾  林忠东  焦颖  胡鸿文 《新医学》2003,34(7):433-435
目的:探讨儿童发作性头痛的原因、鉴别诊断和脑电图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发作性头痛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2例患者确诊为偏头痛85例,紧张性头痛35例,经脑电图确诊为头痛性癫痫1例,经磁共振确诊为颅内肿瘤1例。结论:儿童发作性头痛以偏头痛、神经性头痛多见,诊断必须依靠临床表现、脑电图、经颅超声多普勒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头痛性癫痫临床少见,以头痛为主诉的儿童不应轻易诊断为癫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短疗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联合丙戊酸钠(VPA)治疗婴儿痉挛(IS)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包括对照症状性亚组和对照隐源性亚组)予口服VPA溶液治疗,观察组(包括观察症状性亚组和观察隐源性亚组)在口服VPA溶液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短疗程ACTH。观察治疗后痉挛发作控制情况、视频脑电图(VEEG)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症状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症状性亚组(P〈0.05);观察隐源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隐源性亚组(P〈0.01);观察隐源性亚组临床痉挛发作完全控制率和EEG痫样放电显效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症状性亚组(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短疗程ACTH联合VPA治疗IS近期疗效肯定,药物不良反应少、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脑炎(病脑)是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等脑细胞的变性坏死.患病脑后是否会造成患儿认知障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可作为脑外伤、窒息、低氧、脑炎、脑血管病等疾病脑损伤及预后判断指标[1].P300是一种认知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被认为是刺激过程中认知和记忆功能的"索引",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心理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血、脑脊液中NSE水平变化,并结合恢复期患儿P300的情况,以探讨血和脑脊液NSE水平与远期病脑患儿认知功能障碍是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癫痫患儿的体液免疫状态观察林忠东,胡鸿文l969年Walker(1)首先提出癫痫(EP)发病机理涉及免疫机制的学说,许多学者对EP及抗EP药物(Anti-epilepticDrugs,AEDs)与免疫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究竟是EP本身,还是AED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 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 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 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