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宝荣  许文勇  叶端玲 《吉林医学》2006,27(7):767-768,77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应用氟伐他汀(每晚40mg)和拜阿斯匹灵(100mg/d),对照组72例,仅给拜阿斯匹灵(100mg/d)。共随访2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12月、18月、24月检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治疗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分别为(1.22±0.19)mm和4.4±2.5,治疗后分别为(0.87±0.15)mm和2.8±1.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9.5%,与对照组复发率(26.3%)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非溶栓急性轻中度脑梗死分为2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控制血压等处理。A组应用丁苯酞氯化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B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2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用药后7 d、14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林宝荣  王顺旺 《吉林医学》2013,(20):4030-4032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小量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高血压小量脑出血患者73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治疗的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能迅速清除血肿、创伤小、密闭性强、不容易感染、简便易操作、安全有效等优点,对于小量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部分不同产区的石菖蒲挥发油中主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比较,目的是初步考察一下不同产区石菖蒲挥发油的内在质量与合理应用问题。组分的确定是根据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对照,并经碱催化重排后主成分的消长情况而确定的。其他未能确定下来的各峰正在研究中。经对浙江等12个产区的石菖蒲挥发油进行GLC发现产区不同、挥发油的成分不同,某些主成分的含量也相当悬殊。这将对品种鉴定、植物化学分类、药用价值以及质量标准拟订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根据。建议对我国各主产区的石菖蒲进行全面的研究。这对其药用价值大小、临床效果如何以及合理应用药材资源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林宝荣  王顺旺 《吉林医学》2013,34(16):3181-3182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同期发病条件基本相同的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6 h、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证、禁忌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6.
女,26岁,婚后第2天自觉周身不适,发热,未予介意。半月后第二次性交,翌晨,全身搔痒起疙瘩。数小时后发热,体温高达38℃,继而疙瘩连成大小不等的片状,呈暗红色,痒甚。尤为外阴及双下肢为重。同时伴有腰痛,尿颇、尿急、腹痛、腹泻、稀水样便,日10余次。口服扑热息痛、扑尔敏,肌注庆大霉素无效,遂入院治疗。入院后按荨麻疹进行抗过敏治疗,疗程11d痊愈出院。出院当晚性交后,翌晨,上述症状重出现,再入院。第一次入院后,几项主要检验结果如下:体温38.3℃,脉搏104次/min,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且复发率高达40%~50%。研究[1]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戒除吸烟、酗酒等基础上,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