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奋强 《中外医疗》2010,29(23):24-2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防治,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5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2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儿童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11例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患儿均为运动致伤。保守治疗8例,手术3例。治疗后对其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卧床时间、伤后至负重行走时问、恢复体育运动时间3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在卧床时间、伤后至负重行走时间、恢复体育运动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可保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获得满意功能结果,但手术可大大缩短治疗及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平均随访40个月的41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评定,以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手术入路、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因素分别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1例中发生骨折不愈合1例。术后疗效:优13例(31.7%),良15例(36.6%),中10例(24.4%),差3例(7.3%),优良率68.3%。结论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置引流例数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用止痛药及切口感染例数等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LC组均优于OC组。结论与OC相比,LC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急性腹痛患者分别给予阿托品与间苯三酚物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由本院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间苯三酚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给予阿托品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副作用及疼痛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用药后15、30min与1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出现副作用4例(8.00%),对照组出现副作用18例(3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相比于阿托品治疗急性腹痛效果更为突出,且副作用更少,安全可靠,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7.
黄石顺  林伟强  林奋强 《中外医疗》2011,30(20):106-107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治疗与化疗方法。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之间接诊的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适合条件的18例患者分组分法者进行化疗治疗,观察使用5-氟尿嘧啶单药和使用亚叶酸钙辅助5-氟尿嘧啶治疗的区别和疗效。结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肿瘤9(28.1%)例,Ⅰ期3(37.5%)例,Ⅱ期12(18.8%)例,Ⅲ期8(15.6%)例;局部淋巴结转移9(28.1%)例,腹腔种植转移2(6.3%)例,肝转移3(9.4%)例。18例化疗患者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相对较少。结论乙状结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不显著,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因此,应更加重视;根治性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使用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结合的化疗方法,可更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骨盆多发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奋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29-229,23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治疗骨盆多发骨折过程中的疗效、特点及其应用方法。方法:稳定性的Tile创伤分类是应用骨盆多发骨折的有力依据,通过创伤分类,从而应用不同的与其相对应的作用力来进行固定,达到解决骨盆骨折移位,使骨盆环得到稳定。结果:其中13例平均随访1年,8例完全骨性愈合,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3例比较良好,2例尚可。总治愈率达到了84.12%。结论:外固定支架手术适合于稳定性血流动力学,能够稳定骨折块,减少出血量,且创伤小,应用操作相对简单,避免了增加损伤,是治疗骨盆多发性骨折的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206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103例进行内固定手术,另外103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一年半的随访,比较恢复情况。结果按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为84.5%,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5.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同AO分型的骨折,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不同。治疗B型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优良率(84.1%)高于外固定支架(66.7%)(P〈0.05),治疗c型骨折外固定支架的优良率(88.2%)高于钢板内固定(70.0%)(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均有较好疗效。治疗方法可根据AO分型的不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融合组(24例)和非融合组(18例)。融合组采取后路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取患者自体髂骨进行后外侧融合术;非融合组只进行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和2年进行检查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后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疗效。结果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1±9.7)min和(85.4±8.8)min,出血量分别为(185.6±52.7)ml和(164.5±50.2)ml;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术后即刻Cobb角矫正度分别为(14.8±5.3)°、(14.4±5.6)°,伤椎后凸角的矫正度分别为(10.5±5.4)°、(10.8±4.6)°,椎管矢状面指数矫正度分别为(14.6±6.2)°、(14.9±6.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2年丢失度为(4.2±2.8)°和(6.±±3.2)°,椎后凸角后2年丢失度分别为(3.1±2.4)°、(5.2±2.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面指数术后两年丢失度分别为(4.4±3.4)°和(5.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11.5±6.3)分和(16.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后外侧融合可以减少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后矫正丢失等问题,且能一定程度降低腰部疼痛感,为相对较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