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结合钢板内固定促进胫腓骨中下1/3段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行腓骨骨折解剖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胫骨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胫骨骨折临床愈合效果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达到解剖复位26例,功能复位11例;骨折临床愈合33例,延迟愈合4例;按照Johner-Wruhs进行评价,临床治愈26例(70.27%),好转7例(18.92%),未愈4例(10.81%)。结论胫腓骨中下1/3段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结合解剖复位钢板内固定能够稳定生物学内环境,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提高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对术式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j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改善老年(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骨科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PFNA组48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DHS组48例行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总量、髋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DHS组(P<0.05);PFN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52.08%)明显高于DHS组的29.17%,Z=-2.597,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A术式符合现代医学微创原则和生物学力学要求,其抗旋髓内钉系统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痂形成和骨折早期愈合,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适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4.
<正>胸腰椎骨折属于临床脊柱骨折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以爆裂型骨折和压缩性骨折两种最为常见,由于胸椎骨折具有高度不稳定性,若术式选择不当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1],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受压迫的骨髓、改善脊柱的稳定性以及矫正骨折的畸形状况。笔者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跟腱断裂在小腿和足部损伤中比较常见,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当,会导致下肢一定功能障碍,应当引起临床重视.跟腱断裂如果发现早,处理及时,手术方法得当,将会愈合满意,后遗症小.关于陈旧性断裂,随着病史延长,肌腱短缩程度加重,修复存在一定困难,手术选择方法较多,后遗症亦比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2—2020-02间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行内固定术治疗的84例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锁定加压钢板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疗效和手术前后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组术后第7天的VAS评分低于锁定加压钢板组,末次随访时的疗效优良率和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均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4例,37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剩余37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僵硬程度、身体疲劳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和8.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可有效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加快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应用生物制剂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科门诊及病房的30例活动性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应用生物制剂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进行MRI检查,并对比MRI表现与临床疗效判定结果,分析MRI的评估价值。结果3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MRI表现为关节间隙积液(86.67%),关节旁骨髓水肿(73.33%),软骨破坏(53.33%),骨髓脂肪沉积(46.67%);治疗后复查MRI表现为关节间隙积液消失(20.00%)、减少(43.33%),骨髓水肿程度减轻(53.33%),骨髓脂肪沉积显著减少(33.33%),同时软骨破坏改变不明显,软骨破坏不同程度加重(13.33%)。MRI扫描检查评定治疗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95.83%、66.67%、90.00%,诊断一致性检验K=0.83,P0.05,即MRI影像学疗效判定与临床疗效判定具有一致性。结论生物制剂联合来氟米特治疗AS疗效确切,MRI可清晰显示治疗前后关节病变情况,评估治疗疗效,可满足随访复查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方法根据拇指尺背侧动脉的解剖特点,于拇指尺背侧和掌指关节处设计皮瓣,拇指尺背侧距指背正中线1.0 cm的纵行线为皮瓣轴心线。旋转点距甲上皮约2.5 cm处。切取的皮瓣内含拇指尺背侧神经,以便重建感觉。应用该术式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共12例。皮瓣面积3.0 cm×1.5 cm~4.0 cm×2.5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2例均得到随访。修复后的指端外观良好,质地柔软、耐磨,无明显触痛,静止两点辨别觉达3.0~5.5 mm。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此术式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建的指腹感觉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骨科26例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分析骨折愈合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1个月,平均(15.6±3.7)个月,无失访患者;骨折愈合3—6个月,平均(3.6±0.5)个月;按照Johner-Wruhs方法评价踝关节功能,19例为优,4例为良,2例为可,1例为差,优良率88.46%。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效果确切,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和踝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