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灸治病基础主要在于调衡阴阳。关于阴阳的物质基础,近二十年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现阶段由于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在体内的相互拮抗,相互制约,控制着多种代谢活动,具有双向调节机能而被认为可能是细胞内体现阴阳平衡的关键性物质。子午流注针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临床实践已证明按时取穴针刺具有用针少、疗效  相似文献   
2.
1、前言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结合自然节律的变化,以“天人相应”理论来说明人类在自然界长期生存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并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及至《黄帝内经》均详细记载了四时气候变化与生命活动的节律。  相似文献   
3.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逐渐衰老,慢性病残[“残”(Disability)本文指残疾或残废;按Anderson的解释概指无独立生活能力而言]愈来愈多。这不仅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而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日益成为一个普遍和迫切的社会问题。本文报告武汉地区有关情况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要穴,其名称、位置及含义的特殊,使之在人体具有重要的主治功能。五输穴合五行是运用五行理论认识五输穴作用机理,制定刺灸法则和选穴,对临床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内含丰富的唯物辩证法。阴阳学说引入到中医学领域之后,逐渐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近年来,研究阴阳学说的物质基础,成为新兴边缘学科“中医药工程学”的重大课题和迫切任务。本文从研究针刺调衡阴阳入手,以环核苷酸为观察指标,探索阴阳与环核苷酸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们生活在宇宙间,大自然一切有规律的变化均和人的生理活动息息相关。人体气血运行也出现周期性的阴阳盛衰变化,择时取穴针刺调衡阴阳,就是《子午流注》之针灸疗法。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中,子午流注学说已成为现代生理学,特别是针灸研究的重要课题。本实验于不同时辰针刺“太溪”穴以血清睾酮,睾丸cAMP、cGMP为指标在这方面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