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姜温腹散贴敷结合毫米波照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30例。Ⅰ组采用常规治疗+毫米波照射治疗。Ⅱ组采用常规治疗+艾姜温腹散贴敷治疗。Ⅲ组采用常规治疗+毫米波照射治疗结合艾姜温腹散贴敷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Ⅲ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症状评分、排便异常评分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Ⅱ组症状评分、排便异常评分明显低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疗效指数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Ⅱ组疗效指数明显高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姜温腹散结合毫米波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不适效果良好,明显好于单纯使用艾姜温腹散或者毫米波照射治疗,且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可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杨茜湄 《当代医学》2014,(16):105-106
目的分析肛瘘患者肛瘘切除术后的护理及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肛瘘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全程中西医护理,对照组只采用普通护理,观察2组患者肛瘘切除术后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及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2组肛瘘患者出院前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达到975%,对照组7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进行手术后护理2周之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作比较,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伤口撕裂和2例伤口感染及假性愈合的情况,而观察组仅1例伤口撕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肛瘘患者行肛瘘切除术后的有效护理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10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手术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满意度、肛门狭窄和尿潴留等情况。结果:2组在临床疗效、手术满意度、再次手术术式选择、痔核脱出、术后肛门狭窄、尿潴留及术后大出血等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康复更快,肛门疼痛更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手术能缩短术后住院及康复时间,减轻术后肛门疼痛,满足患者以最小痛苦解决临床症状的诉求,实现快速康复,是一项肛肠科创新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痔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因肛门直肠周围血管、神经极为丰富,术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患者会有肛门疼痛、坠胀、排便困难等不适,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1998年,萧丰富提出“萧氏双C”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2003年7月-2005年7月,笔者对我院639例行痔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舒适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痔上黏膜套扎术(RPH)结合痔动脉区消痔灵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RPH结合痔动脉区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及术后疼痛、尿潴留、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最剧烈疼痛时、换药或肛门检查时、首次排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术后尿潴留、肛门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果表明,RPH结合痔动脉区消痔灵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和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围术期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卡氏评分表(KPS)比较两组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生活质量,同时记录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缩短了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27.30±1.54)、SDS评分(30.46±1.25)低于对照组,且其KPS评分(85.23±1.45)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措施可改善大肠癌患者围术期康复情况,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充分发挥祖国传统中医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皮白环俞电脑中频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80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患者,均采取经皮白环俞电脑中频治疗,并按照护理模式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白环俞电脑中频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效果明显,配以针对性的护理,能够进一步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宏观微观辨证施膳对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提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接诊的83例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给予宏观微观辨证施膳饮食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疾病认知(CCKNOW)及生活质量(SF-36)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症状积分指数显著优于干预前,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湿热型结肠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宏观微观辨证施膳饮食指导,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拓展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舒适护理在无痛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无痛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西结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无痛肠镜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宏观微观辨证施膳调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依从性、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施膳组,每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及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健康宣教、饮食调护。在此基础上,施膳组实施中医宏观及肠镜下的微观辨证施膳饮食调护。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及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常规组漏服西药或自行停药的发生率为14.55%,施膳组无漏服西药或自行停西药者,其膳食漏服或自行停膳发生率为1.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常规组的治愈率为5.5%,总有效率为81.8%;施膳组治愈率为12.7%,总有效率为9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施膳组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施膳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常规组。【结论】宏观微观辨证施膳可提高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依从性、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