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年强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探索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及联合达标≥3次与微血管并发症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三里屯社区2008年入选的22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113例)和标准组(111例),对其连续管理并随访9年,以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要管理指标,比较管理前后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收集终点事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比较管理后两组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探索分组管理方式和主要指标达标次数是否≥3次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情况、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LDL-C、HbA1c及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强化组FPG、2 h PG、LDL-C、HbA1c、UAER水平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发生或加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例(5.4%),糖尿病肾病13例(11.7%);强化组发生或加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例(0.9%),糖尿病肾病5例(4.4%)。两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和联合达标≥3次的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HbA1c和联合达标<3次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T2DM强化管理可有效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HbA1c达标、联合达标次数≥3次,更可明显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方法:AMI患者35例,随机被分为3组:缬沙坦组(n=12),苯那普利组(n=12)和对照组(n=11),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入院后第1,7,14天以及3,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入院基础值比较,在14天及3、6个月时LVEDVI及LVESVI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减少(P<0.05)。缬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14天及3、6个月时LVEDVI、LVESVI降低显著(P<0.05);LVEP显著增加(P<0.05)。6个月时NYHA心功能Ⅲ级者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各有1例,而对照组有8例。苯那普利组咳嗽发生率25%,而缬沙坦组无1例咳嗽。结论: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AMI患者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效应,缬沙坦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