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联合内镜微创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β-HCG水平接近或大于5 000 IU/L的30例CSP患者,行子宫动脉插管灌注甲氨蝶呤(m ethotrexate,MTX)加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然后行宫腔镜引导下刮宫术,必要时加腹腔镜监视。根据胚胎存活与否及绒毛活性将病灶分为4型,比较各型之间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差异性。结果除1例中转经腹行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外,29例(96.7%)微创治疗成功。本组平均住院时间(20.3±9.8)d,平均医疗费用(10 276±4 295)元,血β-HCG平均转阴时间(25.4±9.9)d。在临床各型之间,代表病情严重程度的治疗前血β-HCG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代表疗效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血β-HCG转阴时间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介入联合内镜的微创方法治疗CSP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并能改善重症CS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64岁,因绝经16年,不规则阴道流血5月于2008年3月18日入院.妇科检查:宫颈直径约4.5 cm,表面部分呈菜花状,质脆、触之易出血,阴道前后穹隆消失,宫旁组织无增厚.入院后行宫颈组织多点活检,病理检查报告为宫颈中分化鳞癌,超声检查提示肝、胆、胰、脾及泌尿系统无异常,宫颈41mm,内似见37mm×35 mm的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临床诊断:宫颈鳞状细胞癌ⅡA期.  相似文献   
3.
子宫全切除术是最常用的妇产科手术,随着微创外科概念的引入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原来只能经开腹手术途径才能完成的子宫切除得以经腹腔镜下完成.本院2002年9月至2010年12月行腹腔镜下鞘内子宫切除术(CISH)710例,同期行经腹子宫切除术(TAH)653例,现将上述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腹腔镜和开腹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年9月~ 2010年12月在余姚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以腹腔镜术者710例和开腹术者653例.测定术前24h、术后24、72 h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GR)、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IL)-4和白细胞介素(IL)-6,并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病率.结果 开腹组术后24、72 h WBC计数、NGR、CRP、IL-4、IL-6均高于术前(P<0.05),腹腔镜组术后WBC、IL-4升高不明显(P>0.05),NGR、CRP在术后24 h有增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IL-6在术后24、72 h均升高,幅度低于开腹组(P <0.05);IL-2在开腹组术后24、72h均下降,腹腔镜组在术后24h有下降,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早,镇痛用药少,术后病率低.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开腹手术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更适合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余姚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及宫颈疾病发病情况。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 199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宫颈疾病“三阶梯程序”诊断。结果7199例患者HPV感染2 443例,感染率33.94%(2443/7199),高危型HPV亚型分布依次为HPV-16,58,18,33,31;感染高峰年龄为21~30岁;农民、自由职业者、低文化水平者为高危人群。确诊慢性宫颈炎6 944例,占96.46%(6944/7199);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6例,占2.86%(206/7199);宫颈癌49例,占0.68%(49/7 199)。慢性宫颈炎与CIN之间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级别CIN的HPV感染率及HPV-16亚型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IN的发病年龄集中在31-50岁,以31-40岁为最高峰;性生活年限≥16年者,CINⅢ发病率高于CINⅠ、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本院就诊患者高危型HPV亚型分布依次为HPV-16,58,18,33,31;随着宫颈疾病的加重,HPV感染率提高,以HPV-16亚型致病力最强;从HPV感染至CIN病变的潜伏期约为10年。  相似文献   
6.
患者43岁,体检示发现子宫占位性病灶,于2009年3月20日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LMP 2009年3月4日,经量及性状正常.1周前体检时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7.2cm×6.7cm×7.0cm大,界清,向后隆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阴道pH值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设计调查登记表,对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41例下生殖道感染者及44例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妇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老年性阴道炎、HPV感染者阴道pH值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阴道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清洁度级别及pH值均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阴道pH值反应阴道微生态,在大部分下生殖道感染疾病中可作为有效的观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组)患者血清E—cad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E-cad的表达量,分别与同期30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对照组)血清、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血清E—cad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内异症组在位及异位内膜E—cad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内膜(P=0.004),尤以异位内膜表达量更低。结论Bcad在内异症患者血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