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将1997年9月-2001年10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9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与1994年9月-1997年8月采用常规开颅清除血肿的88例同类患者,在术后血肿清除率,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等方面作对比研究。结果:显微手术能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P<0.05)、降低术后脑水肿反应发生率(P<0.01),从而显著降低了手术死亡率(P<0.05)和致残率(P<0.05)。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切除鞍区垂体瘤和颅咽管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17例垂体瘤、4例颅咽管瘤,分析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结果:垂体瘤全切12例,次全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1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熟悉鞍区显微解剖结构,合理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提高鞍区肿瘤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改良翼点入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有效术式。方法:将1996年9月-2000年10月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19例,与1993年1月-1996年8月施行传统颞肌瓣减压术治疗同类病人106例,在术后病死率、病残率等方面作对比研究。结果:改良翼点入路降低了手术病死率(P<0.05)和病残率(P<0.01),尤其降低了小脑幕裂孔疝病人的病死率(P<0.01)。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治疗以额颞叶底部损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小脑幕裂孔疝病人。  相似文献   
4.
1993年6月~1998年6月,我科收治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52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9例因术后短期内再发颅内血肿,行再次手术治疗,现将其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中男7例,女2例,l例10岁,8例年龄>40岁。车祸伤6例,坠落伤3例,均为减速性损伤。损伤至入院时间为0.5~10h。所有病例均接受2次以上头颅CT扫描。伤后有原发昏迷7例,入院时神志不清8例,其中单侧瞳孔散大4例,肢体对疼痛无反应2例,四肢屈曲和伸直各1例。伴血性脑脊液耳漏2例,鼻漏1例。9例入院后均在1~2h内行开颅手术。首次术后诊断:急性硬膜外血…  相似文献   
5.
1病历报告患者,男,22岁,1995年11月30日因车祸致头颅外伤,昏迷,急诊入院。入院前0.sh被车撞倒,后枕部着地,随即昏迷,送往医院途中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人院查体:T37·SC,P106/min,R48/min,BP28/12kpa,急性危重病容,呼吸急促,呼吸道大量分泌物,深昏迷(GCS3分),后枕部头皮血肿,约6cmXscm,面部多处软组织挫伤,双瞳孔散大,等大为7mm,光反应消失泅肢软瘫,健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一)。胸、腹未见异常。诊断:重度颅脑损伤、原发脑干损伤。立即气管切开、吸O。、吸痰、应用大剂量脱水剂及激素,病情稳定后…  相似文献   
6.
我科1994~1995年收治颅脑损伤患者有108例死亡,现对其临床死因分析如下。fiB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108例,男70例,女38例。21岁以下13例,21~岁51例,51岁以上4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2例,跌伤24例,打击伤22例。1.2症状和体征原发性昏迷85例,继发性昏迷ZI例。领叶沟回疵26例,枕骨大孔如32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3分以下12例,3~8分84例,9~12分12例。并发其它脏器损伤23例,其中并发胸部外伤、多发性肋骨折、血气胸9例,内脏破裂4例,四肢及骨盆骨折、后腹膜血肿10例。1.3诊断及治疗急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6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的老年人(≥60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一些经验。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存活40例(58.8%),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26例(38.2%),重残和植物生存14例(20.6%);病死28例(41.2%)。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后综合治疗可改善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大脑凸面脑膜瘤手术死亡原因主要是术中大出血及术后脑水肿,而单侧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弥漫性脑肿胀死亡临床较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l病历报告女,59岁。头痛、头晕3个月余,CT提示:右顶枕矢状窦旁脑膜瘤,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周围水肿明显,中线左移smm。1998年4月29日在全麻下行右枕顶开颅脑膜瘤切除术。术中见右枕顶部硬脑膜受累,颅骨尚未侵犯,分离肿瘤见内侧与矢状窦后1/3粘连紧密,电灼切断分离粘连。后颅压逐渐升高,脑组织缓慢膨出,完整切除肿瘤约4cmX3.scm,无深部大静脉损伤,术中出血不多,血压平稳。切除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