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54例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采用TLIF术式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其中Wiltse入路组31例,传统后正中入路组23例。术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滑脱程度、节段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两组术前1d、术后24h、术后1周外周血肌酸激酶含量;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3、6个月和1年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椎间盘高度比较综合评价手术效果。根据术后1年腰椎X线片和CT平扫+三维重建评价腰椎序列、滑脱椎体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情况。结果: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72.6±7.5min(65~85min),术中出血量86.8±78.9ml(80~175ml),术后引流量90.5±56.2ml(85~170ml);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79.0±6.7min(75~95min),术中出血量285.6±36.4ml(280~330ml),术后引流量195.6±20.7ml(190~220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24h外周血的肌酸激酶平均为271.4±128.6U/L(260~400U/L),而后正中入路组为553.7±201.5U/L(500~780U/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3d腰痛VAS评分(4.5±1.6分)明显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6.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和1年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后正中入路组Ⅰ级融合13例(56.5%),Ⅱ级融合10例(43.5%);Wiltse入路组Ⅰ级融合18例(58.1%),Ⅱ级融合13例(41.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三维重建均显示椎体间获得骨性融合。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在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椎间盘高度等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TLIF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可获得与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相似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并且Wiltse入路TLIF术式具有操作更方便、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全内镜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短期疗效与预后情况。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164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164例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全内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析两组短期疗效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36±1.11)天和(7.63±1.87)天,对照组分别为(6.38±1.03)天和(16.22±2.11)天(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周的脊柱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而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值高于术前,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周的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B级、C级、D级、E级,分别有0例、0例、2例、10例和7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0例、0例、11例、19例与52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全内镜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短期能较快缓解疼痛,促进康复,改善脊柱功能,在远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省永顺县用电泳法普查了1321人中的异型血红蛋白,曾发现一例汉族和一例土家族先诊者的溶血液在醋纤薄膜电泳(TEB 0.09M;pH8.6)呈现一慢速区带,泳速估计约介于HbA和HbS之间而靠近HbS,在酸性电泳中(磷酸盐0.1M;pH6.5)与HbA不能分开,但稍偏向负极,二例电泳行为极为近似。异型成份定量分别占血红蛋白总量的8.68%和9.74%;HbA_2定量占2.17%和3.11%(DEAF纤维素微量柱层析法),  相似文献   
4.
<正>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都不很清楚的一种进展性和致残性疾病。30~50岁的中青年患者多见,以股骨头缺血坏死为基础,髋关节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约有半数为双侧发病,病程长且致残率高,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虽然ONFH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到目前为止,本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后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后路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对照组给予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治疗,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与颈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92、7.114、4.552,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椎间高度分别为(4.92±1.51)mm和(4.26±1.32)mm,都明显低于术前的(3.72±0.42)mm和(3.78±0.93)mm (t值分别为10.495、6.114,P均〈0.05),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间高度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要高(t=4.52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分别为97.6%和8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9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发生咽喉疼痛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相对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能减少对于患者的创伤,促进恢复椎间高度,改善颈椎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救治效果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在24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127例)病死率37·80%(48例),限制液体复苏组(116例)病死率23·28%(27例),两组总病死率及1~2h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液体复苏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并降低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 目的 探讨体位过伸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hyperextension reductio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HR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OVCF 97例119椎,其中男25例,女72例;年龄65~88岁,平均(73.4±5.16)岁;随机分为两组,HRPVP组52例和PKP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椎分布、骨密度检查、椎体压缩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2天及术后第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Cobb角)等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前两组在腰背痛VAS评分、ODI、椎体高度、Cobb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术后3月、术后6月腰背痛VAS评分、ODI、椎体高度、Cobb角等方面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RPVP与PKP治疗OVCF,两种方法都能够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很好地矫正后凸畸形,而HRPVP操作简单易行,且较PKP费用相对低廉,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股薄肌腱移植治疗Kuwade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自体游离股薄肌腱移植治疗Kuwade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18例,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常规康复治疗,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测量小腿周径和小腿三头肌跖屈肌力,Amer-Lindholm标准评定踝关节的功能情况。结果所有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7~20个月)。其中2例患者出现切口并发症,经换药后治愈,其余16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所有18例患者患肢小腿的最大周径均小于对侧肢体,小腿三头肌肌力弱于对侧肢体,患肢踝关节的活动度与对侧相比,轻度受限,Amer-Lindholm标准评分6例为优,12例为良。结论自体游离股薄肌腱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不同方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2组都给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经钉道给予骨水泥灌注,观察组经钉尾灌注骨水泥,2组的骨水泥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记录2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人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椎体骨水泥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椎前缘高度的丢失分别为(4.53±1.11)mm和(5.09±1.42)mm,均明显低于术前的(6.41±1.39)mm和(6.38±1.31)mm(P0.05),观察组术后椎前缘高度的丢失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脑脊液漏、骨水泥渗漏、切口感染、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21.3%,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Frankle评级A级0例,B级0例,C级5例,D级9例,E级34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7例、10例、10例与17例,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经钉尾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椎前缘高度的丢失,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