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对照组38例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杨盛贤 《内科》2012,7(6):615-616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d内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神经节苷酯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14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节苷酯能有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杨盛贤 《广西医学》2008,30(10):1604-1605
低血糖性脑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糖代谢紊乱,血糖浓度严重降低导致的一组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功能失常综合征.通常以血糖低于2.5 mmol/L作为诊断标准.血糖浓度低至1.7 mmol/L时病人出现精神紊乱,低至0.6 mmol/L可导致深昏迷,不及时用葡萄糖治疗会造成大脑不可逆损伤,脑功能障碍的程度还与血糖降低的速度、持续时间及病人的机体反应性密切相关[1].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我院共收治本病21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将9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精神障碍组和非精神障碍组,并比较分析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51.04,相关因素为性别、伴发疾病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病变部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性格、家庭关系、社会地位、居住条件、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结论: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发生率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杨盛贤 《当代医学》2016,(15):133-134
目的 探讨分析甘露醇与甘油果糖交替脱水治疗方案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125 mL的20%甘露醇脱水治疗15 d,对45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125 mL的20%甘露醇与500 mL甘油果糖静脉滴注,在交替应用5 d的基础上,改用甘油果糖,并使用15 d后停药.30 d后均复查CT,对2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2组的疗效对比方面,相比于对照组的75.56%,显然观察组的91.11%更高(P<0.05).相比于治疗前,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降低(P<0.05),但观察组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出血病灶周围低密度缺血水肿带范围更小(P<0.05).结论 经本院研究得出,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面,相比于单纯使用甘露醇脱水治疗的方式,甘露醇与甘油果糖交替脱水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治疗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急性期伴心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用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和日常生活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日常生活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8.
杨盛贤 《内科》2008,3(5):731-732
抑郁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它严重影响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康复的时间,增加脑梗死的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笔者应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盛贤 《医学综述》2013,19(10):1824-1826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且脑卒中后心理障碍发生率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大。对脑卒中后发生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疗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在脑卒中治疗上主要运用的心理疗法有行为疗法、支持疗法、认知疗法、心理分析疗法、音乐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综合性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为治疗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