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胶质细胞瘤治疗的最大障碍是其生长的不规则性 ,难以做到彻底切除 ,胶质瘤周围正常脑组织对放射线耐受差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并辅以适当的放疗 ,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课题。我院自 1995~ 2 0 0 0年 ,采用手术切除与组织间插植高剂量率放射治疗脑胶质瘤 1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1 临床资料14例病人 ,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 8~ 6 4岁 ,平均 49岁。CT影像显示肿瘤直径均 >5 0cm。病理诊断 :星形细胞瘤Ⅱ级 9例 ,Ⅲ~Ⅳ级 5例。首次接受治疗 8例 ,术后复发者 3例。手术次全切除肿瘤后插植 6例 ,部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82例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所采用的手术方法有四种,囊肿切除术19例,囊肿切除加脑池开放术23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8例,囊肿-腹腔引流术16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整体症状改善率为89.0%,CT或MRI证实囊肿消失明显缩小72例。四种术式比较,囊肿切除术在症状改善和囊肿缩小方面均不优于其他三种术式。结论手术治疗明显改善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症状,并可使囊肿缩小。手术方法以囊肿切除加脑池开放术、囊肿-腹腔分流或引流术为佳。  相似文献   
3.
幕上恶性胶质瘤脑脊液播散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原发恶性胶质瘤的复发主要在局部。临床上通过脑脊液远离原发部位的播散转移而有临床症状的并不多见。本文报告了 2例幕上恶性胶质瘤的脑脊液播散。1 临床资料例 1,男患 ,36岁。该患以头痛、呕吐半个月就诊。查体唯见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CT及MRI显示 :右额叶不规则、边界不清肿块。增强扫描显示 :混杂密度不均信号的实体部分强化 ,伴囊性变 ,瘤周水肿影 ,占位效应明显 ,中线左移。手术行右额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右额叶星形细胞瘤Ⅲ级。术后进行放疗。于 6个半月后病人出现头痛 ,呕吐 ,腰脊部疼痛 ,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大…  相似文献   
4.
肠道重复畸形误诊误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10岁,右下腹持续性疼痛,阵发加剧10h,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4次,稀便1次,无脓血,排尿正常。查体:T37.8℃,P94次/分,R25次/分,BP100/70mmHg,体重23kg,急性痛苦面容,强迫弯腰体位,心肺正常,腹平坦,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  相似文献   
5.
重型破裂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破裂脑动脉瘤的急性期手术疗效.方法 在急性期首先通过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等手术减轻病情后,进一步对动脉瘤进行手术.结果 Hunt-Hess分级Ⅳ级50例,26例优,13例良,8例差,3例死亡.Ⅴ级者8例,2例优,1例良,2例差,3例死亡. 结论重型破裂脑动脉瘤急性期应首选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央前沟入路中央前回深部病变的显微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央前回深部病灶,手术切除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术中准确的定位和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在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我院在显微镜下切除中央前回深部病灶16例,达到明确病变性质和治疗目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67岁,平均27.6岁。病程最短者5h,最长者1年。病灶直径8~24mm,平均16mm;病灶距中央前回皮质距离为5~25mm,平均15mm。术前临床表现:局灶性癫痫及癫痫大发作9例;伴有病灶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5例,其中对侧肢体轻瘫2例,完全性偏瘫1例,单侧上肢无力1例,病灶同侧的中枢性面瘫1例。术前CT和MRI…  相似文献   
7.
背景基因治疗是国内外对于脑胶质瘤生物学治疗的研究热点.目的应用已克隆并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R3-TK,探讨HSV-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抑制生长和杀伤作用研究.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神经外科、肿瘤内科.对象实验于2004-01/04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所用的真核表达载体pCR3-TK由作者构建,TJ905细胞株由天津神经病学研究所浦佩玉教授惠赠.选择未转染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pCR3-Uni及含HSV-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R3-TK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905中,筛选出阳性克隆,阳性细胞克隆给予ACV(50 mg/L),72 h后,收集玻片,进行AgNOR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对未转染和转染不同载体的TJ905细胞ACV作用后银染颗粒进行记数.结果转染HSV-TK基因的细胞,在给予ACV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转染pCR3-Uni和pCR3-TK细胞克隆的AgNOR颗粒数分别为14.33和6.67(P<0.01).结论AgNOR计数是一种操作简便、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方法,为研究HSV-TK/ACV系统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病因主要是先天性因素,外伤、炎症等因素较少。现对我院治疗的8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SV 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 pCR3 Uni及含HSV 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R3 TK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90 5中 ,筛选出阳性克隆 ,阳性细胞克隆给予ACV(5 0mg/ml) ,72小时后 ,收集玻片 ,进行AgNOR染色。 结果 转染HSV TK基因的细胞 ,在给予ACV后 ,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 ,转染 pCR3 Uni和 pCR3 \|TK细胞克隆的AgNOR颗粒数分别为 1 4.3 3和 6.67(P <0 .0 1 )。结论 AgNOR计数是一种操作简便、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方法 ,为研究HSV TK/ACV系统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蓝科肤宁对面部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蓝科肤宁每日2次局部湿敷,口服非索非那啶片30 m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非索非那啶片30 mg每日2次,口服.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