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中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48例和外固定架固定22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A组优良率91%,B组优良率86%.结论 对中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个体化手术固定方式,可有效降低骨折并发症和提高骨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多模式镇痛和超前镇痛的理念,在腰椎开放性手术围手术期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利多卡因及静脉镇痛泵,从疼痛、炎症应激反应、安全性等角度全面评估该镇痛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腰椎开放性手术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8例)。实验组在术前30 min,术后当晚及术后24 h分别给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段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在切口皮下组织缝合前沿皮缘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注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以镇痛泵。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3、12、24及48 h的疼痛评分及镇痛使用情况;术后围手术期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糖及体温情况。 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段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镇痛泵使用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第1、3天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糖及体温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切口愈合率、引流量、输血率、并发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多卡因合并镇痛泵的方法在治疗腰椎开放性手术的镇痛效果中要显著优于单独使用镇痛泵者,能够有效地减少镇痛泵的使用,减轻术后的炎症反应,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的常见脊柱疾病。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其诊断与治疗与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均有较大的差异。本文拟探讨和总结使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明确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统一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纳入实验组(椎间孔镜组:25例)与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组:18例)。每个患者均接受了至少6个月的术后随访。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花费、卧床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标(VAS)及腰椎功能指标(lehmann)较手术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但2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等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 结论 椎间孔镜技术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手术治疗中,能够显示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杨智泉 《河北医学》2016,(4):576-579
目的:评估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所收治的76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观察组)与传统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法(对照组)进行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9.27±15.28)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3.18±13.59) min,两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同时,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维持良好力学稳定性,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