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睾丸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研究徐建江李慎勤杨德安李香铁刘少鸽作者单位: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为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睾丸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分型及恶性程度的判断中的意义,我们应用ABC酶标法,观察PCNA在睾丸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材料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钥孔(虫戚)血篮素(Keyole-limpet hemocyanin,KLH)和丝裂霉素C预防表浅膀胱肿瘤术后复发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在膀胱灌注药物之前,所有膀胱肿瘤都已经尿道切除(TURBT)。第1组先从KLH1mg皮内注射,而后每月膀胱灌注10mg;第2组(对照组)每月20mg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一次。第1组21例病人平均随访20.7个月,其中3例(14.2%)复发,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分期、分级及淋巴结状态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5例TCCB中的内皮细胞进行染色,用MVD表示血管形成的程度。结果 TCCB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MVD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MDV与肿瘤分期、分级间有显著相关性。高分化癌、中分化癌的MVD明显低于低分化癌(P<0.01),肿瘤组织浸润至膀胱壁外(T3b 4)病人其MVD高于局限于膀胱壁内(Ta 1 2 3a)者(P<0.05)。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在TCCB的生长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MVD是衡量肿瘤血管形成程度的定量指标,是传统预后参数基础上能反映TCCB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自2002-08~2003-01,我们应用输尿管镜下液电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1例,疗效满意。1次碎石取石成功率为85.3%。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为80%,中段、下段:啕为87.5%;输尿管穿孔1例。认为输尿管镜液电碎石术具有成功率高、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自1984年3月至1994年12月收治的1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其中男14例,女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所证实为移行上皮癌。术前确诊为输尿管肿瘤15例,正确诊断率为94%。术后继发膀胱瘤4例,发生率为25%。对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误诊原因及术后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肾盂和输尿管重复畸形临床较为常见。少数表现为双肾盂合并部分输尿管重复 ,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 ,称为不完全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多数情况下肾盂输尿管均有重复畸形 ,临床可出现尿路梗阻、滴尿等症状 ,称为完全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亦称双输尿管畸形。因男女胚胎发育异常 ,男性输尿管口异位不会开口于尿道外括约肌的远侧 ,故无滴尿现象 ;而女性输尿管口可异位在随意括约肌的远侧 ,故可在两次定时排尿的间歇期有滴尿现象。1 诊断该病的诊断包括了解患肾功能、输尿管口位置、输尿管数目、输尿管异位开口与上下组肾盂的关系。泌尿系排泄…  相似文献   
7.
后装192Ir腔内放射治疗不宜手术的肾盂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3年 3月至 1998年 10月采用后装192 Ir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肾盂癌 4例 ,并经 1年以上的随访 ,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71~ 78岁 ,平均73 5岁。均以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 ,经B超、CT、静脉泌尿系造影 (IVU)、逆行肾盂造影诊断为肾盂占位病变 ,直径分别为 1 2、1 5、2 3、3 0cm。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3例找到癌细胞 ,另 1例未查到。但根据临床上的典型表现 ,仍诊断为肾盂癌。 3例患严重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 ,曾多次心肌梗塞 ,其中 2例伴室壁瘤 ;另 1例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尿道会师牵引加骨盆复位治疗的30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例短期预防性尿道扩张后排尿满意,2例需定期尿道扩张,3例尿道狭窄后行尿道端端吻合治愈,并发阳痿2例。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较为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患者骨矿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64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骨矿含量及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液生化的变化,以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术前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磷(P)、PTH、BGP为高水平,血钙(Ca)低,骨矿含量(0.777±0.015g/cm2)明显低于对照组(0.811±0.035g/cm2)。术后肾功能正常者,SCr、BUN、Ca、P及PTH、BGP均恢复正常,骨矿含量半年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提示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血液透析期间存在明显钙磷代谢异常,严重骨营养不良;肾移植成功后骨矿含量恢复,纠正了肾性骨病;肾移植后骨矿含量低者,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1978年9月~1993年9月,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存活超过3年的受者107例,3年人/肾总存活数59/52例,其中存活最长14年。认为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时间与长期存活有关;正确应用免疫抑制剂,加强肾移植后恢复期的随访、指导及防治并发症是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