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番茄红素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骨质疏松症是较易发生的疾病,研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理想选择。目的: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氧化应激及番茄红素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为开发预防和治疗骨质骨质疏松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Science Direct Online数据库1989-01/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xidative stress,osteoclast,osteoblast,lycopene,osteoporo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氧化应激,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番茄红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有关人体内氧化应激形成机制、氧化应激与成骨细胞、氧化应激与破骨细胞、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番茄红素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和番茄红素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最新进展文献,共收集到121篇,排除综述类及重复研究。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5篇涉及骨质疏松症的概述,20篇涉及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剂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作用的相关研究,6篇涉及番茄红素与氧化应激、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绝经后骨质疏松关系的相关研究。资料综合:氧化应激是骨质疏松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氧化应激不但作用于成骨细胞还作用于破骨细胞。国内外学者对于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性能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通过细胞培养观察到其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有作用,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番茄红素通过其抗氧化功能而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从而能够对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进行有效干预,最终阻止和减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结论:番茄红素具有的抗氧化功能使其在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后,这一术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然而,长期的随访研究发现,术后10年内25%的患者出现了与该术式相关的远期并发症--相邻节段病[1],6%~17%的患者因此不得不再次手术[2-3],且绝大多数再次手术的方式仍需前路减压融合,手术难度大[4],不管施行前路还是后路手术,再次手术疗效均不理想[4-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资料59例,其中,男38例,女2l例;年龄19~65岁,平均37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所有病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固定。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恢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ASIA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3岁。因颈痛伴活动受限1个月,于2008年11月16日人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向肩部放射,服非甾体类镇痛药效果不佳,颈部活动受限。无发热、无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查体:颈椎曲度正常,颈后部轻压痛,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减小,四肢感觉、运动正常,肌张力正常,双侧Hoffmann征阴性。ESR24mm/h,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血清AFP及CEA均阴性。  相似文献   
5.
正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和(或)脊髓血供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ACDF)是治疗颈椎病最主要的手术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MC+椎间融合器(法国LDR公司生产)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表明番茄红素作为一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减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目的: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通过给去卵巢大鼠灌服不同剂量的番茄红素,观察其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方法:切除6月龄SPF级雌性Wistar未生育大鼠双侧卵巢1周,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别给予苯甲酸雌二醇,番茄红素10mg,20mg进行干预。结果与结论:各组给药12周后,番茄红素高低剂量组与卵巢切除组比较子宫质量,血清中的钙、磷含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数目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骨密度和骨生物学性能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尿中脱氧吡啶啉,丙二醛,骨小梁分离度和破骨细胞数均减少(P<0.05)。结果证实,番茄红素能明显缓解去卵巢引起的子宫萎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改善去卵巢大鼠的氧化应激状态,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形成。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表明番茄红素作为一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减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目的: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通过给去卵巢大鼠灌服不同剂量的番茄红素,观察其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 方法:切除6月龄SPF级雌性Wistar 未生育大鼠双侧卵巢1周,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别给予苯甲酸雌二醇,番茄红素10 mg,20 mg进行干预。 结果与结论:各组给药12周后,番茄红素   高低剂量组与卵巢切除组比较子宫质量,血清中的钙、磷含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数目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骨密度和骨生物学性能均明显增高       (P < 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尿中脱氧吡啶啉,丙二醛,骨小梁分离度和破骨细胞数均减少(P < 0.05)。结果证实,番茄红素能明显缓解去卵巢引起的子宫萎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改善去卵巢大鼠的氧化应激状态,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形成。   相似文献   
8.
肩胛骨上角区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肩胛骨上角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16具32侧成人尸标本上对肩胛骨上角区的肌肉附着、神经走行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观测。结果:斜方肌位于肩胛骨上角处深面筋膜增厚变白,增厚筋膜平均面积为4cm×2cm。其中有滑囊出现率12.5%(4/32),副神经位于增厚筋膜内的出现率78.12%(25/32)。副神经距肩胛骨上角最近距离为(2.0±0.6)cm。肩胛背神经主干与肩胛提肌交点距肩胛骨上角距离为(1.25±0.32)cm。结论:肩胛骨上角复杂肌肉附着及神经走行于肩胛骨上角附近时易造成卡压是肩背痛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番茄红素作为自然界中的抗氧化剂,能够减低人类某些与年龄老化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实验拟进一步验证番茄红素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基地完成.番茄红素油树脂由新疆智星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使用时玉米油稀释至所需浓度.选择6个月龄SPF级雌性wistar大鼠5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成5组,即假手术 玉米油组(2 mL/d)、卵巢切除 玉米油组(2 mL/d)、卵巢切除 苯甲酸雌二醇组(0.2 mg/kg,1次/周)、番茄红素低剂量组(10me/kg,1次/d)、番茄红素高剂量组(20 mg/kg,1次/d).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按组给予灌服给药,治疗12周.结果:术后2周内假手术组死亡1只,低剂量组死亡2只.47只大鼠进入统计学分析.①卵巢切除组大鼠腰椎及股骨的骨密度和最大应力均较假手术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摄取番茄红素和雌激素的大鼠,股骨及腰椎骨密度和最大应力比卵巢切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番茄红素增加骨密度和提高最大应力作用不如雌激素明显;高剂量组作用强于低计量组.结论:番茄红素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特性,但其作用低于雌激素,是否与用药时间和样本例数不多有关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