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日益成为临床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医院内感染所致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较过去有了很大变化。现对我院1999年7月至2001年7月住院老年病人,医院内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28例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来源及诊断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诊断标准及1990年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试行诊断标准,收集我院老年HAP病人(年龄≥60岁)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住院48h以上;出现呼吸  相似文献   
2.
弓甩莲  尚东  杨增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90-2791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脑转移的首发症状。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老年肺癌脑转移34例进行分析。结果:进行性运动障碍占41.2%,进行性精神障碍占23.5%,癫痫样发作占11.8%,肢体共济失调占5.9%,颅内压升高占17.6%。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脑转移起病急,病程短,预后差,易误诊,应高度重视其首发症状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对心肌及肝脏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0例,均采静脉血测定治疗前后心肌酶及肝功能。结果:心肌酶及肝功能值均明显较高,心肌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毛细支气管炎更容易合并心肌及肝功能损害,需早期测定心肌酶及肝功能,及时加用营养心肌及肝脏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5岁以下者占81.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在病程第2~4d,经过治疗,发热3~5d体温正常,4~7d皮疹干燥结痂并消退,神经系统症状,28例治疗5d症状减轻,7~10d症状消失,10~14d痊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且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早发现、早诊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重症迹象,给予规范治疗可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重症病例的发生,从而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张孝伟  马宁强  梁颖惠  张航  杨增芳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179-1180,1187
目的:探讨年龄、疾病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方法,对2000例体检患者颈动脉检测血管内径、血管的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分析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简便、无创、重复性好;对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早期斑块及其性质,以防治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366例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的康  相似文献   
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 MP)感染心血管系统损害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 MP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 1 1 5例患儿通过临床观察 ,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血清肌钙蛋白、心肌抗体检查分析。结果 :临床头昏乏力、心前区不适、胸闷、心律失常、心音低钝等症状、血清心肌酶谱增高 ,发病 1周内与发病 2周后心功能异常有显著性差异 ,心电图部分改变 ,但无明显心律失常。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儿心血管系统损害 ,存在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异常 ,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干预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特征、相关高危因素、预防及预后。方法:对24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男性发病较女性高,男女比例为1.56:1;初发年龄6个月至3岁者202例,占84.5%;初发体温≥38.5℃者211例,占87.9%;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117例,占73.8%;有惊厥家族史者67例,占27.8%;热性惊厥分型中单纯型149例,占62%,复杂型91例,占38%,有18例(7.5%)转为癫痫,转为癫痫者与热性惊厥复发及分型有关。35例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的患儿复发2例,占5.8%。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的发作与年龄、体温、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对6个月至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应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13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痛是小儿时期常见症状,全身及腹部各种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及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腹痛。我们对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共138例反复腹痛(病程〉1个月,至少有3次不连续腹痛)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收集90例HIE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且于生后10天内进行CT横断位扫描检查。结果:HIE临床以激惹、兴奋或抑制、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CT表现为脑叶内的局限或普遍低密度区,同时可合并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结论:CT扫描可以明确HIE脑损伤的部位、性质及范围以及评价脑损伤的程度,是临床诊断、正确处理、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