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二次矫治成功的方法与措施.方法 利用口外弓及种植支抗使已前移的磨牙向远中移位,并行磨牙控根和磨牙正轴等方法,对矫治失败的32例成年患者进行第二次矫治.结果 32例患者经第二次矫治均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结论 对磨牙支抗控制不利是第一次矫治失败的主要原因,口外弓及种植支抗的灵活运用,可使丧失的磨牙支抗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在前牙龈下残根矫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前牙龈下残根患者46例(54颗牙),均采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通过2年随访判断矫治效果。结果 46例前牙龈下残根(54颗牙)经2年随访患牙均恢复健康美观,患者对矫正效果满意,51颗牙牙周情况为0度且断牙稳固度为Ⅰ度,其余3颗牙周状况达到Ⅰ度,邻近断牙稳定度达Ⅰ度。结论在前牙龈下残根治疗中,通过正畸牵引后展开烤瓷桩冠修复,可对自然生长牙根予以有效保留,在促使牙齿咀嚼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可对牙齿美观度予以最大限度维持,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微波治疗牙龈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微波治疗机预置输出功率40W每次治疗5s,将微波针穿过瘤体至牙周间隙,反复插入直至瘤体脱落。结果:50例患者经微波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微波治疗牙龈瘤较临床上常用的将龈瘤全切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2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治疗后给予患者为期2年的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共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牙148颗,治疗后年龄21~30岁、30~40岁的患者其牙周袋情况及牙槽骨吸收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年龄>40岁的患者其牙周袋情况及牙槽骨吸收均没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地对患者牙周炎症进行控制,且有助于消除牙合创伤,可取得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需注意的是患者年龄应<40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磨牙折裂后全冠修复治疗的l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80颗磨牙折裂采取全冠修复治疗。结果:80颗患牙中78颗患牙咀嚼功能正常,无不适感,全冠无松动脱落,颈部无继发龋,牙周组织健康,无慢性根尖脓肿及牙周脓肿,X线片示根尖及根分叉正常,根尖无阴影,牙周膜基本正常,冠折波及髓底者,髓底折断处有薄层牙骨质沉积。2例失败。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良好的复位固定、根管治疗后采用全冠修复磨牙牙体折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90例难治性根管病例采用手术显微镜处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6年10月~2010年1月期间,应用牙科手术显微镜(DOM)处理了90例(共120个根管)的牙髓尖周病疑难病例,疗效显著。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由本院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普通门诊转来90例病人,且均为根管治疗难以继续进行的疑难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的二次矫治成功的方法与措施。方法利用口外弓及种植支抗使已前移的磨牙向远中移位,并行磨牙控根和磨牙正轴等方法,对矫治失败的32例成年患者进行第二次矫治。结果 32例患者经第二次矫治均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结论对磨牙支抗控制不利是第一次矫治失败的主要原因,口外弓及种植支抗的灵活运用,可使丧失的磨牙支抗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受试者的髁突位置,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50例骨性Ⅰ类受试者(A组,男 27例,女 23例,年龄 18~30岁,平均年龄26岁)和50例骨性Ⅱ类受试者(B组,男 24例,女 26例,年龄 18~28岁,平均年龄 25岁)。两组均拍摄锥形束 CT(CBCT)并应用相应软件进行测量分析,测量髁突位置相关测量项目。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 B组双侧髁突位置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前后间隙与 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前后间隙比较 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性Ⅱ类受试者相对骨性Ⅰ类受试者髁突位置为居中位偏后。  相似文献   
9.
杜凌晨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25-126
目的探讨修复牙缺失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0例56岁以上老年人牙缺失患者作修复治疗,分析牙缺失及修复情况。结果1000例患者平均缺牙10.0颗。牙缺失数上颌下颌,磨牙双尖牙切牙尖牙。1000例患者中1100例作可摘义齿修复,其中游离端缺失约占60%,50例作固定义齿修复。结论老年修复患者具有缺牙数目多,游离端缺失多,余牙磨耗严重,食物嵌塞多,余留牙松动及残根多等特点;修复以可摘义齿为主,可适当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治疗时尽量发挥尖牙、已治疗的残根及健康第三磨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