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餐引流术后的白内障患眼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手术入路,操作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避开功能性滤过泡,选择角巩膜隧道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瞳孔麻痹性散大时,做一个完美的直径约5mm的连续环形撕囊以补偿之;恰当处理虹膜后粘连后,在病理性小瞳孔下完成超声乳化手术;眼压失控者行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术。结果:无后囊破裂,人工晶体全部囊袋内植入,术后1周视力≥0.5者20只眼(64.5%),0.1-0.4者8只眼(25.8%),<0.1者3只眼(9.7%)。随访1-16个月,眼压均在20.55mmHg以下。结论:体外流术后的白内障患眼,超声乳化手术因其切口小,并发症少,不破坏功能性滤过泡,不损伤瞳孔,是目前各种手术方法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兔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囊袋内灌注药物,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眼内组织的副作用.方法 将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8眼).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中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囊袋内分别灌注生理盐水(A组,对照组)、MMC(B组,实验组,0.1 g·L^-1)各0.2 mL,保留3 min,然后环形撕囊,囊外摘出晶状体.术后每日观察并记录早期炎性反应情况,PCO出现的时间及程度;3月后处死动物,抽取房水,测房水细胞及蛋白含量;取下眼球,行HE染色,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眼内组织炎性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A、B组结膜充血及前房渗出均较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结膜充血平均消退时间分别为(9.25±0.89)d、(9.88±1.13)d,前房渗出时间分别为(6.38±0.92)d、(6.88±1.36)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出现时间、混浊程度,2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个月2组房水蛋白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但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2组眼内组织均无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晶状体摘除手术可以造成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术后3个月仍未完全恢复.MMC在0.1 g·L^-1能够有效抑制PCO发生,但并不增加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瞳孔下高负压吸引劈核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中 ,合并外伤、糖尿病、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等疾病者明显增多。由于这些合并的疾病多可导致患者的瞳孔无法散大 ,明显增加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难度。因此 ,术中如何处理粘连性小瞳孔 ?如何在小瞳孔下安全、高效完成手术 ?术后如何使瞳孔保持或接近正常 ?这些问题均成为手术医师关注的焦点。针对患者的小瞳孔状态 ,我们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采用高负压吸引原位劈核法 ,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收集 2 0 0 0~ 2 0 0 1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和术中瞳孔…  相似文献   
4.
5.
外伤性白内障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白内障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探讨李韵倩,陈大本我院1989~1991年间的白内障病例,外伤性约占10%。现将31例(32只眼)外伤性白内障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及术中所遇特殊问题的处理,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3...  相似文献   
6.
7.
连续环形撕囊术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搪塞连续环形撕囊术(CCC)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方法:将24只白色家兔随机平均分为三个时间组,每只家兔又按双眼术中前切开法的不同随机分为CCC组和开罐式截囊组,术后不同时期观察后囊膜病理变化。结果:术后一月,A组后囊膜纤维增殖明显减少,赤道 后囊膜间无显著粘连,早期即在可在后囊膜面查见纤维弱细胞增生。结论:CCC可抑制白内障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角膜穿孔合并外伤性白内障一期人工晶体植入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时机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方法: 对1998~2002年我院40例角膜穿孔伤缝合、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及并发症治疗观察。结果: 术后随访2~24个月。术后矫正视力0.6~1.0 5眼(12.5%);0.3~0.5 16眼(40.0%);0.05~0.2 17眼(42.5%);0.05以下2眼(5.0%)。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葡萄膜炎及后囊混浊。结论: 掌握适当手术适应证,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角膜穿孔伤缝合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人工晶体睫状为固定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一种特制的缝针,只需要从眼外向眼内进针,定位较准确;避免器械伸入前房内进行操作;改良了缝线在人工晶体上的固定方式,避免线头在眼内存留。结果术中眼内出血的机会显著减少,完全消除了虹膜牵拉、角膜内皮损伤的可能。在将近两年的随访中发现,人工晶体位置稳定,巩膜瓣愈合良好,无线头刺激。视力恢复情况与术前验光结果相一致,最高达1.2。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安全,不受条件限制,并发症减少,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应用化疗和局部治疗处理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以避免放疗。背景:外源性放疗是治疗中等和大的,或危及视力的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标准方法,但这种方法明显增加了毁容以及在种系RB1突变儿童中继发恶性危险性。大的和伴有玻璃体内播散灶的肿瘤对放疗反应很差,按照传统惯例,化疗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无效的,可能是由于很多视网膜母细胞瘤过度表达了抗多种药物蛋白-P糖蛋白。介入方法:我们采用化疗(即:长春新碱-鬼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