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3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低血钾伴有心血管病史,手术时间>3 h及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术前低血钾、心肺伴发病、手术时间长、术后低血氧血症是高龄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经积极治疗并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589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年龄、切口选择、皮瓣张力、皮瓣厚度、手术刀或高频电刀对皮瓣坏死程度的影响。结果:589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皮瓣坏死107例占17.98%。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是多方面的,皮瓣供血不足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合理的选择切口,选择适当厚度的皮瓣及张力,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适当加压包扎及对并发症积极的处理等是防治皮瓣坏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将重点放在对糖尿病的监测、控制及并发症的防治上.结果 105例均行择期手术,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30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是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中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0月行胸中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术共1201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耗时170min。术后吻合口少量出血20例、吻合口瘘14例、吻合口狭窄28例、胃食管返流76例,发生率分别为1.67%、1.12%、2.33%和6.33%。术后未发生吻合口胸主动脉瘘。结论应用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尤其是返流性食管炎,影响生活质量,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2月~2008年5月本院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为Ⅰ型11例,Ⅱa型9例,Ⅱb型13例,Ⅲ型2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进行评价。结果35例无手术死亡,3例术后早期发生MG危象,经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治愈。随访30例,术后重症肌无力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2例。结论完善围手术期管理,减少MG危象的发生,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将重点放在对糖尿病的监测、控制及并发症的防治上。结果105例均行择期手术,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30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是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胸外伤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167例胸外伤患者临床资料,闭合性胸外伤1019例,开放性胸外伤148例;其中合并肋骨骨折819例,合并血气胸312例,合并其他部位复合损伤692例。结果本组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1112例,开胸手术治疗57例,住院期间死亡22例。结论胸外伤患者大多数经非手术治疗或是做简单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均可治愈,对较重胸外伤应准确掌握有无开胸指征,充分估计胸外伤患者的伤情,尽早手术,保护各脏器功能,机械通气等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胸外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14周岁以下小儿胸外伤的临床资料,闭合伤50例,开放伤8例;肋骨骨折18例,血气胸42例,胸腹联合伤16例,其他合并伤14例,12例患者出现休克,并发ARDS 4例。结果非手术治疗22例,手术治疗36例,2例死亡。结论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事故的增多,小儿外伤明显增多,但由于小儿自身的解剖及病理特点,治疗上与成人不尽相同,及时确诊、把握手术的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磷脂酶Cε1(PLCE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及非肿瘤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SCC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潮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ES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非肿瘤患者内镜活检食管组织的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V-9000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非肿瘤患者食管正常鳞状上皮标本49例(A组)、肿瘤患者癌旁正常鳞状上皮标本73例(B组)和ESCC标本113例(C组)。结果 PLCE1蛋白在A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和B组(P<0.05),且呈递减趋势。B组与C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CE1蛋白在A、B、C组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可能参与ESCC发生,且其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的表达高于ESCC组织,提示其低表达在ESCC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院34年间外科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病例资料并总结其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974至2008年间外科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共368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将1974至1989年间手术886例列为A组,1990至1999年间手术1513例列为B组,2000至2008年间手术1283例列为C组,对这3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总切除率为90.1%,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率分别为92.2%和85.0%,其中食管癌A、B、c组切除率分别为81.6%、90.3%、97.8%,贲门癌患者分别为80.5%、84.5%、90.4%。总手术病死率为1.6%,A、B、C组手术病死率分别为4.5%、1.5%、0.6%。总5年生存率为29.3%,A、B、C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7.3%、29.4%、31.6%。A、B、C组患者的病期、病变部位、病变大小、手术方式、综合治疗以及手术并发症均有明显的差别。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应提高内镜诊治水平.Ⅱb-Ⅲ期以上食管癌须综合治疗,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要重视淋巴结清扫。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方式的改进,手术适应症逐渐扩大,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远期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并不令人满意。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应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