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的上肢疾病如创伤,再植、骨折等在手术治疗后,需要一种托架抬高患肢,以促进回流;上肢淋巴水肿,各种肿瘤等回流受阻时,需要一种托架抬高患肢,以促进回流;在各种上肢静脉穿刺后所致前臂及手部血肿,水肿时需要一种托架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甚至在利用上肢进行静脉输液时,也可有一台托架做支撑,以使患者在不同姿势的输液时,有一个适当的高度和舒适的体位,等等.  相似文献   
2.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来源 (1)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17例,每例分别于癌灶、癌旁2cm、癌旁6cm取材。所取材料全部石蜡切片。冷藏备用。(2)68例良、恶性胃疾病病变处胃镜下活检取材。(3)抗癌胚抗原(CEA)特异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0岁,农民。右侧腹股沟部可复性无痛性包块10余年,再发不能回纳伴局部疼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5天就诊收入院。入院前当地村卫生所予以简单间断抗炎治疗2次,无好转。既往无常规检查,病史不清。入院查:T37.0℃,P98次/分,R19次/分,BP130/70mmhg,背入院,精神差,急性痛苦病容,自动体位,检查合作。皮肤、巩膜无明显黄疸。腹部膨隆,未见肠型,肌紧张,脐周压痛、反跳痛,无明显包块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呜活跃。墨菲氏征阳性。右侧腹股沟部可见椭圆形拳头大小凸起,降入右侧阴囊,质中,触痛,手推不能回纳,外环口明显扩大。考虑:右侧腹股沟嵌顿疝并肠梗阻,拟急诊手术。急诊检查:血常规:WBC7.9×10^9/L.N57%,L25.9%,ECG:窦性心动过速,心电轴左偏-14°。X线:心肺膈正常,未见软性病灶。腹部X线肠梗阻征象;未见膈下游离气体。B超:胆囊壁厚,毛糙,胆总管显像不清,肠管扩张,腹腔少量积液。于入院当晚行右侧腹股沟嵌顿疝高位结扎修补术,术中见疝囊巨大,嵌顿内容物为一段长约20cm回肠,部分呈深紫红色,解除嵌顿后估计成活较难,在做好充分保护的情况下行部分肠段切除并吻合,但随后发现内环口腹腔溢液有似胆绿色液,考虑并发胆囊或十二指肠穿孔可能,故加行经右腹直肌切口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8例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和围手术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提高治疗水平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1年4月至2006年8月6年间,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共408例。结果本组408例患者中,顺利完成LCA03例,成功率达98.8%,平均手术时间1.6小时,平均失血20ml,术日当天下床221例,顺利完成LC组中全部患者次日胃肠功能恢复进半流饮食,平均住院6天;中转开腹5例,占1.2%;术后3天钛夹松脱漏胆1例,经开腹再手术治愈,术后3天高血压危象急性肾衰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LC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更具有术痕微小几乎无疤痕的美容效果;只要认真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充分估计好手术难度,术中应用Hartmarn袋中部侧缘为起始点、钝性划拉分离、小束透亮切割的操作技巧,LC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是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外科治疗较为安全、可靠的重要方法,具有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诊治急性心绞痛、急性肠梗阻、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时,采用中医自拟方诊治,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60例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经过诊断检查后,确诊30例患者为急性心绞痛,80例患者为急性肠梗阻,50例患者为急性黄疸性肝炎,观察其经过自拟方中医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共计160例急性心绞痛、急性肠梗阻、急性黄疸性肝炎急危症采用中医的方式进行诊断与治疗30d后,患者的病情与临床症状得到控制与缓解。结论对急性心绞痛、急性肠梗阻、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采用中医自拟方进行诊治,能够有效地明确患者的病症,并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在诊治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时采用中医诊治的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其诊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都县中医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0例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经过诊断检查后,确诊30例患者为急性心绞痛,80例患者为急性肠梗阻,50例患者为急性黄疸肝炎,观察其经过中医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160例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采用中医的方式进行诊断与治疗30 d后,患者的病情与临床症状得到控制与缓解。结论通过对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采用中医的方式进行诊治,能够有效地明确患者的病症并提高治疗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患时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患108例,使用抽签方式将这些病患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54例,根据对照组中病患的实际情况,为其实施额颞瓣或是颞顶瓣开颅常规手术治疗方式,骨窗面积为7 cm×9 cm,以放射状的形式切开硬模,将人工硬模覆盖在脑表皮上;为实验组中的病患提供大骨瓣开颅手术,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实验组中病患的病死率为12.9%明显低于对照组29.6%的病死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实验组中病患的预后总有效率为50%高于对照组20.3%的预后总有效率,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患时,使用大骨瓣开颅手术,不仅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证明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完善院内高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间收治的13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到治疗组和对比组中,其中治疗组采用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组则采用常规性颅内血肿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手中血压控制情况、术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等内容。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27.94%,显效率为41.18%,有效率为17.65%,无效率为13.24%,治疗总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11.59%,显效率为23.19%,有效率为33.33%,无效率为31.88%,治疗总有效率为68.1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治疗组情况均优于对比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另外,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40%,治疗组为9%;术中以及术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比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轻、中、重、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意义,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性治疗方法或是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小,患者预后较为理想,可作为临床常规性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人体的上肢疾病如创伤,再植、骨折等在手术治疗后,需要一种托架抬高患肢,以促进回流;上肢淋巴水肿,各种肿瘤等回流受阻时,需要一种托架抬高患肢,以促进回流;在各种上肢静脉穿刺后所致前臂及手部血肿,水肿时需要一种托架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甚至在利用上肢进行静脉输液时,也可有一台托架做支撑,以使患者在不同姿势的输液时,有一个适当的高度和舒适的体位,等等.  相似文献   
10.
王平  张民  孟宪文  贾旭  马亮  李连发 《吉林医学》2006,27(7):795-796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骨折撬拨微创复位固定器、对于微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型臂机或X光机下,用撬拨微创复位固定器及克氏针经皮对准骨折块,根据不同部位、形状及移位情况,采用撬、拨、推、顶等手法,使骨折块达到复位,再直接由克氏针钻入骨折块部固定,针尾折弯埋入皮下。结果:使用49例,复位满意47例,不满意2例,其中肱骨内、外髁骨折14例,尺骨鹰嘴骨折3例,足内、外髁骨折27例,足跖骨基底部骨折5例,均因各种外伤所致,治疗结果均优良。结论:撬拨微创复位固定器采用微创入路,借助手法复位,并直接穿针内固定,使骨折达到手术治疗效果,而无手术所致各种弊病,不失为具有科学实用,简便经济,深受病人欢迎的新方法,但存在着局限性,操作需熟练,尚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