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正是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恢复了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地位,从而结束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错误实践,迈开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步伐,而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长期共同发展。明确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乐死”已成为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原意为“无痛苦死亡”,“快乐死亡”。其现代意义是指在不违反病患者公民的意愿的前提下,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和帮助,用仁慈的方法提前结束病患者生命的行为。“安乐死”是一种死亡状态,其本质在于使死者在死亡过程中减少或避免痛苦,目的是使死者得到安乐。常见的安乐死有广义和狭义,主动与被动,自愿与非自愿之分,但现代意义的安乐死是指狭义安乐死,即为解除病患者的痛苦而致  相似文献   
4.
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该理论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石的地位和作用,使我们能立足基本国情,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防止“左”、警惕右的思想武器,同时对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