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lincRNA-p21对肾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收集17例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肾病科肾癌患者的组织样本,利用RT-PCR检测肾癌及其癌旁组织中lincRNA-p21的表达水平及人肾癌细胞系786-O、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中lincRNA-p21的表达水平,用siRNA降低lincRNA-p21的表达后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以及对Bax、Noxa、Puma等p53信号通路中癌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在肾癌患者的癌灶组织中,lincRNA-p2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786-O较HEK-293细胞lincRNA-p2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用siRNA降低lincRNA-p21的表达后发现786-O细胞增殖增强,凋亡减弱,并且Bax、Noxa、Puma等癌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也被抑制(P<0.05)。结论 lincRNA-p21可能通过参与p53信号通路的转导,对肾癌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提示lincRNA-p21可作为分子靶点用于肾癌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醋酸泼尼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血清中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评价醋酸泼尼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血清中Treg/Th17比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reg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Treg/Th17比值及炎症因子(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及Treg/Th17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泼尼松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对抗炎性反应、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长痛”儿童有无阳性X线征象。方法“生长痛”及正常儿童各96例,摄取标准正、侧位膝关节片,分别测量股骨角、胫骨角、股骨髁干角、膝反曲、骺板宽度、关节间隙宽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二者测量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患儿组未见阳性X线征象。结论“生长痛”儿童与正常儿童间无X线解剖学上的差异,也无其他阳性X线征象。对对典型“生长痛”儿童的X线检查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胃下垂的X线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18例曾诊断为胃下垂且有相应临床症状者的X线资料,立位测量十二指肠升部水平段最低点与胃体大弯最低点间的垂直距离,以此为依据将胃下垂分为轻、中、重度。并与常用测量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估其差异和可行性。结果测得的数据可诊断为轻度胃下垂者142例,中度者65例,重度者11例。分别占总数的65,1%,29,8%和5.1%。与常用测量方法比较,本法结果有明显差异,其诊断轻度、中度和重度胃下垂程度分别高出前者21.1%,18.5%和3,6%。结论本测量诊断法方法简单、实用,可在实践中试用。  相似文献   
5.
非哺乳期乳腺炎为非哺乳期间发生的一种乳腺炎性疾病,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有效且常用的方法,不同病情及患者的不同要求,选择的手术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如病灶切除、皮下腺体切除、即刻乳房重建术等,但手术切除病灶对乳房形态影响较大,即刻安置乳房假体可能出现假体感染、重建失败的风险。针对对术后美容要求高的患者,可选择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全切、即刻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Ⅱ期更换假体的手术方式,其几乎可避免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复发,同时达到较好的美容效果。本文主要对双侧乳腺皮下腺体切除联合扩张器植入乳房重建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1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后颅窝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附15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后颅窝肿瘤153例,听神经瘤49例(32%),为第一位,其次为髓母细胞瘤26例(17%),血管母细胞瘤20例(13%),星形细胞瘤19例(12.4%),室管膜瘤14例(9%),脑膜瘤及转移瘤均为7例(4%),胆脂瘤6例(4%),脉络丛乳头状瘤4例(2.6%),少支胶质瘤1例(0.6%),并对后颅窝肿瘤的CT特征和定性诊断、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认为必须结合临床病史、年龄、肿瘤好发部位及相关的影像学资料,方可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