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差异。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8例宫颈内膜样腺癌和76例宫体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在组织学形态上相似。两组标本的免疫标记物阳性率分别为vimentin(0,95.45%)、CEA(100%,45.45%)、p53(12.50%,31.82%)、ER(0,54.54%)、PR(0,60.61%)、Ki-67(75.0%,12.12%)、HPV16/18(100%,3.03%)、p16(100%,46.97%)、Cam5.2(12.50%,62.12%)。两者相比,vimentin、CEA、ER、PR、p16、Ki-67、HPV16/18、PAS、Cam5.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5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标记物vimentin、CEA、ER、PR、p16、Ki-67、HPV16/18、PAS、Cam5.2检测是鉴别宫颈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方法,p53可作为辅助鉴别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筛查的FOXM1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DCIS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石蜡标本共101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基于Array-CGH筛查的FOXM1的表达情况,评估FOXM1对预测导管内癌预后的作用.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到FOXM1在DCIS的阳性率为59.4% (60/101),其表达在单纯DCIS低于伴有微浸润的DCIS(DCIS-MI)(12.2% vs 31.7%,P =0.032),但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无明显关系.中位随访62个月,全组患者无病生存率为97.0%,总生存率为100%,FOXM1阴性组和FOXM1阳性组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 vs 96.7%,P=0.787).单纯DCIS与DCIS-MI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7%vs94.7%,P=0.257).FOXM1阳性组,单纯DCIS与DCIS-MI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vs 94.4%,P =0.523);但FOXM1阴性组,单纯DCIS的无病生存率优于DCIS-MI的无病生存率(100.0%vs 85.7%,P=0.028).结论 FOXM1的阳性表达率在DCIS-MI高于单纯DCIS,其可能在DCIS发生浸润过程中起作用.FOXM1阴性表达,可能预测DCIS-MI的预后比单纯DCIS差.  相似文献   
4.
肛裂是指肛管齿状线以下皮肤全层纵向裂开或形成梭形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多见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肛裂绝大多数发生于肛管后正中,肛前裂多见于女性,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中 HER -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 IHC 和 FISH 技术对172例乳腺浸润性癌 HER -2进行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检测,比较两者检测的结果和相关性。结果:172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行 IHC 检测结果30例为(1+),88例为(2+),42例为(3+),12例为(-)。172例乳腺癌标本进行 FISH 检测结果71例为阳性,101例为阴性。其中 FISH 结果阳性标本中 IHC 检测有2例(1+),30例(2+),39例(3+)。IHC 检测 HER -2为(3+)的病例 FISH 检测中阳性符合率92.9%(39/42),且检测 HER -2(-)的病例 FISH 检测均为阴性, IHC 检测 HER -2(2+)的88例患者中有58例经 FISH 检测证实 HER -2呈阴性,30例呈阳性。FISH 检测共发现47例17号染色体多体,其发生率为27.3%。用 IHC 检测 HER -2发现有25例标本存在肿瘤之间的不同表达,而在这25例标本的 FISH 检测结果中有11例存在 HER -2基因瘤内遗传异质性。结论:HER -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 IHC 和 FISH 检测在免疫组化强阳性的标本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免疫组化染色强度与HER -2基因扩增呈正相关。理解和判断 HER -2基因遗传异质性对肿瘤药物应用及 HER -2基因检测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HPV L1壳蛋白在宫颈上皮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 取11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3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4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21例、鳞状细胞癌(SCC)11例,用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同时用HPV-DNA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法检测液基细胞标本中HPV的型别(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CP8304、 6、11、42、43及44型),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HPV L1壳蛋白在ASC、LSIL、HSIL和SCC组的表达率分别为43.3%、66.7%、23.8%和0,两两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LSIL组HPV L1壳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HSIL和SCC(P<0.01).高危型HPV(16或18型)在L1阳性病例中的阳性率为22%,在L1阴性病例中的阳性率为63.3%,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HPV L1阴性的病例更具有向恶性发展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瘘管切开引流术是目前治疗低位肌间肛瘘最普通的方法,但其创面大,愈合时间长,易形成假性愈合。我们采用内口扩大切除保留括约肌虚挂线引流法治疗本病,有利于保护肛门外观及肛门功能的完整性,临床诊治20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40例确诊为低位肌间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9.4±12.3)岁。对照组20例:男  相似文献   
8.
<正>肛裂是指肛管齿状线以下皮肤全层纵向裂开或形成梭形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多见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肛裂绝大多数发生于肛管后正中,肛前裂多见于女性,不超过10%,而男性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ten, PTEN)在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导管内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 carcinoma,IDC)三组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 ADH 60例、DCIS 100例、IDC 165例,利用 Real - time RT - PCR 检测 ADH、DCIS、IDC 病变组织中 PTEN 基因在 mRNA 水平的表达情况;利用 Western - Blot 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ADH、DCIS、IDC 病变组织中 PTEN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eal - time RT - PCR 技术结果显示,ADH 组 PTEN mRNA 表达水平最高,DCIS 组次之,IDC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6.661,P <0.05)。Western - Blot 技术检测 PTEN 蛋白在 ADH、DCIS、IDC 三组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9.355,P <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PTEN蛋白在 ADH、DCIS、IDC 三组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9%、51.0%、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34,P <0.05)。分析 PTEN 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其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 >0.05),而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级及转移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P <0.05)。结论:无论是在蛋白水平还是 mRNA 水平,PTEN 基因的表达从 ADH 到 DCIS 再到 IDC 呈下降趋势,提示 PTEN 可能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为日后治疗提供靶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胎儿右主动脉弓畸形的血管走行及其合并多脏器畸形,并进行文献复习,提高对此畸形的认识。方法:在我院近10年胎儿尸解1 400余例中,发现4例右主动脉弓发育畸形,对其进行详细解剖和观察,同时复习文献。结果:4例右主动脉弓病例中,男性2例,女性2例;I型2例,Ⅱ型2例,4例均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例合并心外多脏器畸形。文献所见,右主动脉弓存活者不少,有症状者多系血管环压迫所致。结论:右主动脉弓并不罕见,可为单发畸形,亦常合并多种心脏及或心外畸形,其非致死性畸形,伴血管环者可通过手术矫正。B超、MIR、CT等可在孕中期发现此畸形。染色体检查亦多有异常。加深对其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