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李荣范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5):128-129
目的探讨胆内瘘的多发部位及其病因,并通过治疗胆内瘘,提出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65-2005年收治63例胆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内瘘多主张手术治疗,这是鉴于病因未除,胆内瘘很难闭合,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手术方式因人而异。结论胆内瘘的部位多变,胆系疾病的复杂与疑难,诊治上还有待探讨的问题。胆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是减少胆内瘘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蔡辉  王晓鹏  苏河  李荣范  马云涛  李振军 《医学争鸣》2007,28(20):1830-1833
目的:探讨c-myc反义寡核苷酸(ASODN)联合5-Fu对胃癌MKN-45细胞株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胃癌细胞系,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评价c-myc ASODN联合5-Fu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变化;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通过皮下瘤体内注射药物观察肿瘤体积和抑瘤率的变化.结果:c-myc反义寡核苷酸联合5-Fu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率(23.4±1.9)%,较单用c-myc反义寡核苷酸(10.6±1.1)%和5-Fu(12.5±1.0)%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P<0.01);RT-PCR及免疫组化显示ASODN和5-Fu均使c-myc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体内实验显示c-myc反义寡核苷酸联合5-Fu可明显减少肿瘤体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达46.7%;较单一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5-Fu能明显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c-myc蛋白水平;且可有效抑制人胃癌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我们研究脂质体Lipfeclamine^TM Reagent介导c-myc ASODN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凋亡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治疗胃癌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槲皮素联合survivin反义核苷酸(ASODN)对肝癌SSMC-7721细胞株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SSMC-7721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评价survivin ASODN联合槲皮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SSMC-7721细胞后,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且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联合槲皮索和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作用更为显著(t=4.317,P<0.01);RT-PCR及免疫组化显示ASODN和槲皮素均使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survivi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槲皮素能明显抑制肝癌SSMC-772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胆管炎是细菌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 ,一般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生。如胆道梗阻未解除 ,感染未能控制 ,病情进一步发展 ,则可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AOSC为急性重症型胆管炎。我们自 2 0 0 0年至2 0 0 3年 5月收治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2 4例 ,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65~ 83岁 ,平均77 5岁。其中胆道结石 18例 ,胆管下段癌 2例 ,胆道炎性狭窄 2例 ,壶腹癌 1例 ,胰头癌 1例。1 2 治疗方法 在引流、抗炎、退黄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 ,本组病例行PTCD引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复合物抑制survivin的表达,研究其对槲皮素诱导肝癌SS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SMC-7721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实验分Ⅰ,Ⅱ两部分:Ⅰ分为空白对照组(设平行组)、等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对照组、400 μmol/L SODN复合物组、400 μmol/L ASODN复合物组(设平行组),转染48 h;Ⅱ弃掉Ⅰ部分各组培养液,换新指定培养液,分为空白对照组、40 μmol/L槲皮素组、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组、SODN复合物组、ASODN复合物组、ASODN复合物 40 μmol/L槲皮素组(联合组),孵育细胞24 h后检测. Ⅰ结束时采用RT-PCR、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SSMC-7721细胞survivin表达变化;Ⅱ结束时用吖啶橙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形态变化,MTT法检测SS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SSMC-7721细胞凋亡率.结果:ASODN复合物作用肝癌SSMC-7721细胞48 h后能下调survivin 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 (P<0.01);与其他组比较,联合组AO染色图片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变化且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用MTT法、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联合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增高(P<0.01)、细胞凋亡率提高(P<0.01).结论:ASODN复合物可有效抑制肝癌SSMC-7721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ASODN复合物能增强槲皮素对SSMC-7721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即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近10年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27例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根治性切除率22%(6/27),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0%、33%;姑息性切除率30%(8/27),引流组中最长生存期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8%、13%,切除组明显优于引流组。结论 外科姑息性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治疗本病的关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离子辐射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STAT-3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克隆存活及流式细胞技术,探讨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X射线及重离子辐射后,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并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癌细胞系SMMC-7721 STAT-3基因的表达.结果 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不同剂量重离子辐射后,随辐射剂量增加,细胞存活率(SF)明显降低(分别t=0.89、0.76、0.41、0.23,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增强,重离子较X射线作用更明显(分别t=1.31、8.26,P<0.05),重离子辐射较X射线对细胞凋亡率影响更大(x2=48.46,P<0.01).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均显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STAT-3基因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重离子较X射线可更明显地诱导癌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存活率,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X射线及重离子辐射后,细胞凋亡与STAT-3基因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老年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加补片无张力疝修补2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及疗效.方法对204例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无张力材料行疝修补术.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8 min,术后1~6 h能下床活动.术后阴囊积液1例,尿潴留4例,局部异物感1例,无一例感染.随访144例,无一例复发.结论此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手术简单,创伤小,无排异反应 ,恢复快,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与bcl-2/bax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Hep—G2及正常肝细胞,采用免疫组化,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及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肝癌细胞中有Survivin基因表达,且在SMMC-7721比在Hep—G2表达更明显,而在正常肝细胞中Survivin基因表达不明显;Survivin高表达的细胞,bcl一2也增高。Western blot和RT-PCR法均显示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肝癌细胞中增加。结论:Survivin基因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Hep—G2有关,与肝癌细胞的分型相关,由此推断,Survivin基因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