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临床资料。结果胆总管残余结石发生率0.74%,有症状17例,无症状14例。2例保守治疗,3例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6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加强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术中正确操作,术后及时复查是避免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术近期腹内并发症及预防姜建帅,李维邦McBurney于1893年首创的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切开术,至今仍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是该术发生的并发症是致命性的,病死率高达4~6%[1]。我科自1984年3月至1993年1...  相似文献   
3.
医原性胆道损伤的原因、治疗和预防(附6例报告)郑京,李维邦由于胆道系统解剖关系复杂,变异较多,胆囊切除术中的任何疏忽和失误都可能发生医原性胆管损伤。胆道一旦遭致损伤,如处理不当则可能发生胆道狭窄、梗阻性黄疸、感染、胆汁性肝硬化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后果极...  相似文献   
4.
李维邦  郑京 《腹部外科》1993,6(3):132-132
用断流术治疗因门脉高压症所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由于彻底离断了贲门周围血管,使食管胃底局部血流减少,曲张静脉压力降低,而门静脉压则更增高,从而保证了入肝门静脉血流的增加,有利于肝细胞功能的改善。手术操作较简单,损伤小,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再出血。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未能阻断脾胃区经胃壁粘膜下向奇静脉回流的1/8血流,但在结扎离断贲门的周围血流后胃远端的门静脉压升高,会加重食管下端和胃底粘膜下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5.
非手术治疗脾破裂指征探讨宋甫春,李维邦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和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不断报告,以及B超、CT等现代诊断技术的普遍应用,非手术治疗脾破裂已广泛引起重视。近3年来,我院收治脾破裂患者3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4例,获得成功。现结合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非手术治疗脾破裂指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甫春  李维邦 《宁波医学》1996,8(4):219-219
  相似文献   
7.
胆囊内瘘是胆囊结石的严重并发症,较少见,文献报道发生率占胆道手术的0.2%~0.54%〔1〕。我院自1985年1月~1999年10月收治并经手术证实19例,占同期胆道手术2233例的0.85%,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7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58岁。病程1~32年,10年以上者12例。全部病例均有右上腹疼痛史,反复畏寒发热13例,黄疸6例,术前发现胆囊萎缩及胆道积气18例。胆囊内瘘类型:胆囊十二指肠瘘10例,胆囊横结肠瘘5例,胆囊胆总管瘘2例,胆囊胃瘘1例,胆囊十二指肠横结肠复杂瘘1例。2.手术方式:18例择期行胆囊切除,相应瘘修补术1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临床资料.2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6例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EST).结果 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7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8年,原有症状消失.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应引起重视,术前发现胆总管结石,术中正确判断及操作,术后行鼻胆管造影是避免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