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化疗及单纯化疗两种治疗方式对ⅢB~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纳入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痰湿瘀阻证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TP化疗, 治疗组为TP方案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客观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欧洲生活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QLQ-C30)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RR为41.5%(22/53),DCR为71.7%(38/53),对照组分别为35.8%(19/53)和62.3%(33/53)。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QLQ-C30量表疲乏和总体健康状况改善明显(均P<0.05)。治疗组肿瘤标记物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炎症因子PC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中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方案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优势,能预防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综合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痰湿瘀阻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鉴定与肺腺癌(LUAD)预后相关的长非编码RNA(lncRNA),研究LUAD的发生机制及其预后意义,确定与LUAD预后相关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并对其进行免疫途径相关性分析。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获取与LUAD相关的数据,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及套索算法(LASSO)筛选lncRNA,使用多因素Cox回归进行预后风险评分分析,建立预后风险模型,用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方法评价模型的稳健性和准确性。利用K-M生存分析方法确定与生存状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通过ImmLnc平台对其进行免疫途径相关性研究。结果:从49个与生存相关的lncRNAs中确定了12个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通过K-M生存分析,MIR34AHG和PRKCA-AS1被确定为与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P<0.05)。模型的3年和5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82和0.846。与MIR34AHG相关的免疫途径分别为“细胞因子受体”(P<0.05),“抗原处理和提呈”(P<0.05),与PRKCA-AS1相关的免疫途径为“抗原处理和提呈”(P<0.05)。结论:通过对生物信息大数据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两个关键lncRNAs及其相关的免疫途径,为LUAD的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总结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遣方用药的规律,传承侯炜教授诊治脑胶质瘤的经验。方法 提取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门诊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结合深度访谈剖析侯炜教授对脑胶质瘤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明确核心用药,探索辨治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历249份,处方中用药频次较多的有白花蛇舌草、天麻、钩藤、川芎、丹参,用药性味偏平、甘,归经多为肝、脾经,挖掘强关联的药物组合20条,新处方4首。结论 侯炜教授治疗脑胶质瘤以“培本固元,祛除伏邪”为治疗原则,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加减化裁,以平肝熄风、补益肝肾、健补脾气为主要治法,兼以化痰、祛瘀、抗癌解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架构肺腺癌(LUAD)竞争内源性RNA(ceRNA)网络,鉴定潜在的生存关联性生物标志物,并确定特异性治疗的小分子药物。方法:依据纳入研究标准,利用Edger软件筛选LUAD组织与正常组织(mRNA、lncRNA和miRNA)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miRcode、miRDB、TargetScan和miRanda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RNA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ceRNA网络。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ceRNA网络中的RNA表达量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富集分析对网络中的mRNA基因功能和调控通路进行分析。通过Cmap数据库筛选治疗LUAD的特异性小分子药物。利用D-lnc软件确定与关键的lncRNA相关的特异性小分子药物。结果:mRNAs(ELAVL2和PBK)、miRNAs(miR-13和miR-210)和lncRNAs(AP002478.1、DSCAM-AS1、LINC00269、LINC00470和LINC00483)与总生存期(OS)关系密切。喜树碱和甲萘醌有可能逆转LUAD的状态。卡铂、多西紫杉醇、帕比司他被确定为与关键lncRNA密切相关的药物。结论:ceRNA网络在LUAD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差异表达RNA与LUAD预后相关,可能成为潜在的肿瘤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火郁发之是对“气机壅塞,郁结生热”的病机及“清、透”治法的凝练概括。“火郁”为无形之火被有形之邪所隔而不得正常发越,“发之”则是针对气机壅塞不通之所在,以清宣、透散、升发、疏导等治法分而论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乃火毒之邪与痰瘀等癌肿毒邪内外相合而成,热毒内伏郁遏气机,阳气不得宣发,故具有气机郁闭、怫热郁结的病机特点。本文宗“火郁发之”之旨,开拓论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新思路。放疗初期急以清宣透热,放疗中期缓以升阳泻火,放疗后期虚以伏火滋阴,疏布气机祛其壅塞,直切病机以证立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行阐释,以期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6.
三伏贴"初探     
"三伏贴"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结合"五行学说"进行"冬病夏治"的典型治法,其临床应用体现了中医学中"治未病"的思想,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显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进行分析,探究豆甾醇与肺鳞癌(LUSC)发生发展相关的调控网络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综合TCGA RNA-seq数据,利用R 4.0.2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差异表达分析、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筛选核心基因,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基于网络药理学进行分子对接,分析豆甾醇作用于LUSC的机制。结果:WGCNA联合差异表达分析共确定801个信度高的基因,它们与染色体分离、有丝分裂核分裂、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等功能密切相关。基于PPI分析得出前10个关键基因(CDC20、BUB1、CCNB2、BUB1B、CDK1、CCNB1、KIF2C、NDC80、CDCA8、CENPF),且均与生存率密切相关,最终构建了CDCA8与上游miRNA hsa-let-7b-5p及与之关联的14个lncRNAs的ceRNA网络。豆甾醇与CDCA8对接良好。结论:14个lncRNAs与hsa-let-7b-5p竞争性调控CDCA8,可能在肺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豆甾醇干预LUSC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和肿瘤芯片数据库(Oncomine)进行分析,探究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药物作用靶点。方法:综合TCGA的RNA-seq数据,利用R 4.0.2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确定关键基因集,同时利用STRING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筛选出LUAD中调节蛋白表达量的关键基因,再结合Oncomine分析决定LUAD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结果:共获得关键模块一个,包含549个基因,它们与纤毛运动、异种生物代谢过程、钾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的负调控等相关功能密切相关。PPI分析得到20个关键节点基因。Oncomine数据库综合分析确定细胞周期蛋白O(CCNO)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其与LUAD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对TCGA和Onomine的综合数据分析,发现CCNO很可能在LU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从肺腺癌(LUAD)数据集中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差异表达lncRNA(DElncRNA)及其上游miRNA,构建LUAD的竞争内源性RNA网络(ceRNA),探索槲皮素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及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检索并筛选LUAD基因及lncRNA表达数据集,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富集和功能注释。使用在线数据库预测miRNA及lncRNA,建立ceRNA调控网络,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槲皮素的药物靶点。结果:构建了AURKA与上游hsa-miR-363-3p及AP000553.1、LINC00858、AL354707.1的ceRNA调控网络,槲皮素与5DOS对接良好。结论:AP000553.1、LINC00858、AL354707.1与hsa-miR-363-3p竞争性调控AURKA,进一步影响LUAD预后,槲皮素可作用于AURKA。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1年7月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CR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总样本量873例,其中试验组445例、对照组428例。试验组客观缓解率(RR=1.35,95%CI[1.18,1.55],P<0.001)、疾病控制率(RR=1.12,95%CI[1.05,1.19],P<0.001)、生活质量(RR=1.26,95%CI[1.13,1.40],P<0.001)及免疫功能(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腹泻发生率(RR=0.24,95%CI[0.06,0.97],P=0.05)低于对照组。2组白细胞减少(RR=0.73,95%CI[0.47,1.13],P=0.16)及恶心呕吐(RR=0.63,95%CI[0.35,1.15],P=0.13)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健。倒漏斗图提示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试验序贯分析提示已达到所需信息量大小,证据可靠。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一线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CRC患者近期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腹泻发生率。鉴于本研究局限性,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