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和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Ⅲ组)。于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5min(T3)、术毕(T4)记录MAP、HR、RR、SpO2,并记录三组麻醉及术中SpO2低于95%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躁动发生率。结果 T3时Ⅱ组MAP明显高于、HR和RR明显快于Ⅰ、Ⅲ组(P<0.05);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Ⅲ组,Ⅰ、Ⅲ组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Ⅲ组麻醉及术中SpO2低于9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1)。结论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的48例中,出院时按GOS分级:良好35例,占72.9%;中度残疾7例,占14.6%;重度残疾3例,占6.3%;植物状态1例,占2.1%;死亡2例,占4.2%。未开颅手术的32例患者出院时按GOS分级,良好28例,占87.5%;中度残疾4例,占12.5%,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尽早判断伤情,合理把握抢救顺序,及时抢救危及生命的器官损伤,重视术后的综合治疗,则可提高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李红喜  林玉霜 《微创医学》2003,22(4):499-500
椎管内麻醉术中记忆还未引起麻醉医师足够重视,术中记忆增加术后焦虑紧张、精神疲劳,对病人无疑是痛苦的,咪唑安定能减少椎管内麻醉术中知晓.本实验对椎管内麻醉的病人给予小剂量咪唑安定,观察病人术中记忆的遗忘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固定非骨水泥髋臼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对29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29髋)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术。手术指征为术前X线髋臼覆盖率70%。非骨水泥髋臼杯全部安放在真臼位置,附加操作:软组织松解17髋,治疗性股骨截骨2髋,结构性植骨1髋,股骨短缩3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参数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年。Harris评分从术前36~75(68.4±8.49)分提高到85~100(92.2±4.05)分(P0.05);其中优25髋,良4髋。影像学观察髋臼内壁截骨处愈合时间3~5个月,术后6~12个月时骨重塑。X线检查显示没有无菌性松动和透亮线,真臼固定稳定。结论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术可以提供良好的髋臼位置、足够的髋臼覆盖及保留足够内壁厚度,并且无需植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新型倒刺缝线对初次人工全膝置换(TKA)术后早期功能和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行初次TKA手术的患者82例(纳入标准:内外翻畸形<20°、BMI<35 kg/m2;排除标准:术区皮肤条件较差、合并有原发性或继发性下肢血管病变者、膝关节僵直者、近期行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者或小针刀治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抑制剂、激素类或抗凝等药物治疗者、病例资料不全者),按照其切口缝合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倒刺缝线组和常规缝合组,评估两组患者3个月内膝关节功能状态、疼痛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并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 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曲马多使用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倒刺缝线组缝合时间和术中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缝合组(t=2.713、4.896,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常规缝合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3 d、1周及2周时明显低于倒刺缝线组(t=3.235、4.359、4.269,P<0.05);术后6周及12周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关节活动范围(ROM)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常规缝合组患者在术后3 d、1周及2周时的HSS评分和ROM均高于倒刺缝线组(t=3.374、2.487、3.803,t=3.300、2.068、2.356,P<0.05);术后6周及12周时,两组患者HSS评分及ROM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采用新型倒刺缝线关闭TKA手术切口在术后2周内的功能锻炼时疼痛程度较强、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较差,在术后6周和12周时的疗效与常规缝合组基本一致;此外新型倒刺缝线可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对降低切口并发症、静息痛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无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7.
脊髓多发性硬化(MS)误诊为髓内胶质瘤者较少见,现报告4例如下。1病例1.1例1女,22岁。因四肢麻木1年,左上下肢乏力20天入院。查体,左上下肢肌力Ⅲ~Ⅳ级,右上下肢Ⅳ~Ⅴ级,左腕以下、右C4以下痛觉减退。颈段MRI增强示C3~6脊髓内偏背左侧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颅脑外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85例颅脑外伤且血糖水平升高的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颅脑外伤但无血糖水平升高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年龄≥45岁、性格、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生活规律、吸烟史、饮酒史、家族糖尿病史、受伤后病程≥3 d、有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45岁、性格、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家族糖尿病史、受伤后病程≥3 d、有神经功能缺损与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呈正相关(P<0.05),生活规律与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5岁、家族糖尿病史、受伤后病程≥3 d、有神经功能缺损是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45岁、家族糖尿病史、受伤后病程≥3 d、有神经功能缺损是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能降低患者发生高血糖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李红喜 《人民军医》1999,42(4):203-204
1988年3月~1998年2月,我部共行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18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65例,女53例;年龄27~75岁,平均50.5岁,40岁以上188例,占86.2%;病程2个月~12年。全组病例行脊髓造影90例,CT38例,MRI128例。术前全部摄颈椎正、侧、前屈、后伸及左、右斜位X线片,并结合临床需要行肌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查,其中中央型132例,周围型86例;病变累及1个间隙81例,2个间隙107例,3个间隙27例,4个间隙3例。1.2 分型 按Symon和Lavender标准[1],型(轻度异常,能从事轻工作)34例;型(功能障碍较明显,能参加部分工作)120…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治疗方式与疗效,为临床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开颅手术后再次出血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本组40例再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0%,余下的23例手术患者均病情稳定出院,随访3个月~2a,平均12.5个月,ADL预后判断标准: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1例;Ⅴ级1例;保守治疗4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2a,3例恢复到Ⅰ级水平,1例恢复到Ⅱ级水平,未出现1例再出血事件。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再出血量较大(〉30mL)应尽早行二次手术治疗,首选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再出血〈30ml者,可采取保守治疗,行尿激酶溶解血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